尽管从佯攻中从城头外临时撤退的队伍按照协同要求有意识的在进攻中以一定角度倾斜面对城墙,尽量避开爆破攻击的可能散布去,前锋似乎如同一个很钝的箭头一样,可是在爆破中的散布终究不可能是规整的。不少炮弹散布在城头以外乃至攻城的人群中。
白天保持松散队形的进攻队伍虽然很多人对避开了从天而降的弹雨第一次打击,可是还是有不少的人伤亡损失于跳弹乃至横扫过来的炮弹。两里范围内内四千人左右队伍在爆破攻击的外围散布炮弹的威胁之下至少有五百多人在这种爆破攻击之下非死即伤。
不过或许是早有准备的缘故,从巨大的压力之下恢复过来的官兵们开始迅速展开猛烈的攻击,几乎在半分钟之内就冲到了襄阳西南面的城墙附近,利用带有四脚蹬梯额钩索乃至十分坚固轻便的钢木云梯在一轮手榴弹弹雨之后就展开了蹬城作战。负责掩护的上千名早有准备的火器手每人携带至少五件填装好弹药的火铳在很短时间内以侧射的角度把数千枚三两三万打到了城墙内侧,虽然也造成几十名误伤,不过相比之前的爆破攻击带来的心理压力,已经算是勉强能够让人接受的了。
在这么迅速的爆破和攻城队伍的协同之下,整个城头似乎在进攻方登城作战的时候彻底沉默了,在一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多少人投射抵抗。当有人越过城垛的时候,城头上才开始出现少数幸存者与勇敢者的零星抵抗。不过这些零星的勇敢者却明显无法阻止沿着数百部四角梯钩索、简便云梯以很快的速度登上城头的进攻队伍。
被猛烈弹丸与火力阻挡的城墙内侧还有其他方向上的守军还有不少的兵力,在攻城的队伍大量涌上城头的时候也开始反应过来,虽然敢于冲锋的人已经不多,可是从四面八方射来的弓箭和弹丸还是让登上城头的官兵们一下感觉到了不小的压力。
然而,这种压力却并没有持续多少时间,随着源源不断填装好弹药的火器被送上了城头,乃至很多能开一石弓以上的精锐弓箭手登上了城头,占据了襄阳城西南方向城头的队伍开始在火力和顶在前面的盾牌的支持之下渐渐变得巩固了起来。
当轻型火炮和更多的精锐兵力也开始增援到城头之上的时候,城头上的战局也渐渐逆转看来。踏着敌人的尸体,周大勇率领的队伍开始同源源不断增援过来的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如果是两万人左右的兵力同城内兵力明显占优的力量摆开阵势正面对决,那或许即便能够胜利也未必是轻松的事情。可是之前的爆破攻击一下就让近万名守军伤亡损失的情况下,城头上的守军士气已经开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虽然因为快速扩军,两万人左右的队伍相比守军平均质量并没有数量级级别的优势,可是以两个志愿团为核心的先锋,则完全不同。优于对手的精锐力量加上擅长将火力集中于前沿并且同肉搏相互结合的进攻方式,让整个大军在城头之上有了足够立足之地之后的反扑变得异常迅猛。
因为兵力不足的缘故,两万人左右的队伍没办法在整个襄阳城的外围展开强有力的攻势全歼对手,可是此时的襄阳守军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却已经开始在被迫退却中逐步转入颓势乃至溃败。朱燮元并不算傻,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尽量的收拢队伍,力争让更多的人从襄阳城中逃离。
作战的损失加上守军在仓皇撤退中的逃散乃至自相践踏带来了又一轮损失的高峰,当朱燮元率领退出城的队伍沿着水路在下游集结起来的时候,原本七万上下的守军仅剩两万有余了。这一场作战,也彻底打垮了朱燮元对于整个战局的信心:“襄阳一战之后,今后那些强敌很可能再也没有无法攻破的坚城,再也没有有可能输掉的大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