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我军是否要撤军了?”袁可立这时候就开始提醒道。
孙承宗在思索了片刻之后也终于做出了最后的决定,下达了整个大军开始展开后撤的命令。整个刚刚成军并不久的辽东军很显然整体上算不上是一支精强的队伍,同这么强劲的对手作战,如果展开在白天的进攻十有八九会遭到失败。如果在夜间进攻?了解不少事情的孙承宗也了解当年这位天子仅仅只有少数新建之军的时候就在夜间爆破防御方面有着怎样的战绩和成就。
阶层固化未必代表影响战斗力。如三十年代苏德军事建设质量对比是个典型。
二战美军的表现,除了战争锻炼和危机压力下的改造不如苏联,整体上人员表现和1944年以前的苏联一个水平。即:相对高保障、平均主义并且有很多人员军事化转向培训的斯大林时代的苏联,相比经过大萧条与06基尼系数高压力社会锻炼的美国人,总体上是人员表现各有优劣。仅仅是最上层和统帅部级的高级将领表现有明显出入。
一战时代的英国统治阶级同样也有不逊色于士兵多少的伤亡承受力,朝鲜战争时期美军基层军官死亡率也几乎与士兵一样(美国军官阶层历来就不是讲究上升通道的地方,比近代欧洲国家稍好些也有限,中国这种属于特例)
洛东江之战时,4万美军月伤亡近万、8-10万美军几个月内伤亡近三万仍然有不低的士气。抗美援朝长津湖之战时,陆战1师某些基层连队一夜内战死三四十伤亡上百也不会崩溃。就算是新兴里的美军,被俘也明显少于战死。
为了防止可能的意外和应付更近距离上的交锋,教导旅及近卫军及勇卫军各旅没有下令所有的火炮都在这个距离上展开开火。主要开炮的还是队伍内之前在临清缴获的那十八门两千斤身管重炮还有三十门千斤身管重炮。经过这些日子以来的实战和测试,对于用药标准和射程弹道特性,本就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积累了不少经验和知识的炮手们已经开始比较适应了。尤其是动量摆和自由落体公式这两个如今的西方都不曾掌握的火炮运用技术的情况下,弥补了实测上不足。
仅仅经过大概七八次试射,命中率也就开始稳定下来,在一里左右的距离上千斤或者两千斤重炮发射的炮弹命中率几乎稳定在三成左右。
敌军既然没有主动展开进攻的打算,各炮兵中队的军官们也明白无需以太过着急的射速展开火力,命中率才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几乎大概明显超过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重炮展开一轮火力。这样也有了足够的时间清理炮膛乃至给火器降温,让开火能够更持久一些。
可即便如此,仅仅一炷香左右时间内在进入状态之后的实射就把上百发炮弹准确的打入了守军的阵营之中。千斤到两千斤重炮发射的重弹即便在一里左右的距离上能量与威力似乎也没有削减多少,即便是临时修筑起来的土垒和战车也没有起到多好的低档作用。
虽然炮弹在打塌了土垒和掀翻了车盾之后似乎就没有了太多力量来杀伤后面的人,可还是有不少炮弹在一里左右的距离上以比较低伸的弹道轰入了人群之中,带来非死即伤的一条血痕。
因为大军处于防御状态,数百人的伤亡损失在数以万计的大军中也仅仅是掀起一些浪花而已。可是当这种炮击持续了将近半个时辰左右,四十轮开火之下已经有超过两千人伤亡损失的时候,不少车营都开始躁动不安起来。
了解一些事实的孙承宗明白:像这样的西洋重炮同寻常的大将军或者二将军炮不同,即便是以比较低的射速,展开百发左右的开火之后,身管寿命乃至命中精度都会在很大程度上下降。在防御中遭遇数千伤亡损失,很显然也明显好过攻击中遭受挫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