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轩还想到的是:小集体主义、家本位、孔儒以来的华夏或者其他很多地方的小集体主义、上下大小相制其乐融融那套宗族主义或者关系主义,固然在管理得当的情况下能够爆发出不小的战斗力,可在多数情况下却是平庸的。“武德”有高地,可“高地”并不一定必然“武德”啊?西方近代殖民战争中固然有很多“原始勇武”的闪光点战例,可比鸦片战争清军强不了多少的例子也有很多。如同建州大军在军事表现上很亮眼,可奢安之乱中那些能被同时期的晚明明军碾压的少民又有多强呢?更别说印第安人或者缅甸人当年在面对英国入侵的一些战例了,在军事上那些诞生于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文化或许有好有坏、时好时坏。可在工业上、科学进步上、整个社会的近现代化进程上则是会起到阻碍作用的。
如现代中国一线发达地区,虽然社会节奏和社会环境让人很不舒服,可种种人治文明或者关系文化弊端实际上却比看似“舒服“的200x年二三线小县城之类的地方少的多。自己的军队所承担的职能如果不仅仅是打仗或工具,还是新社会的一个胚胎,就不能有太多人情或人治方面的弊端。这当中带来的缺陷,也要靠普世主义政治化来解决,而不是强化军队内的小集体主义来解决。
想到军队在清苑南原之战中的表现也还算优秀,周遇吉也觉得萧轩的话有些道理,也就应承道:“圣上的话醍醐灌顶,臣会。。。”
“这些虚礼就不必了!朕也会在整个队伍中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的”萧轩在此时也笑道。
在确定了军队的方向并解决了一些问题之后,萧轩在翻了翻有关政务和军队财务问题的时候,也觉得在出征之前,是时候在竞争针对一些人展开动手了。同时这也是考验队伍,更进一步明确军纪的一个试金石。
“各队的情况怎么样,圣上这样做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了?”在边军中有过不少经历的卢九德其实从一开始就不赞同勇卫营的诸多机制,这些机制看起来有利于严格的军纪,其实根本就是在透支少年人的朝气。过于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毫不宽容的法纪,甚至通过种种手段来最大限度的遏制士兵之间、官兵之间的交往。
勇卫营中中队长有很多是提拔上来的少年人,也并非卢九德的心腹,这也是天子禁旅中的规矩所决定的。不过卢九德身为军中校官,还是有一些负责传令和了解军队情况的亲兵。
“还能怎样?经过这一轮惩罚,就是在熄灯号之后的寝室之中也听不到窃窃私语声了,或许只有同一小队同一伍的人可以在被窝里说说话?总觉得这样下去一年两年尚可,三年以后肯定要出问题。唉,这也仗着兵源比较单纯。。。”
卢九德可不这么看,虽然看起来凭借着兵源成分单纯,想定的服役年限有限,或许不会闹出太大的乱子来。可这样一来,终究是会对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进一步提升有危害的。从过军的不少人其实都听说过上古时候的一些优良军队的传说,在经验中也认为只有官兵融洽、小集体主义凝聚力不速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强军。
卢九德虽然知道如今的圣上对等级和辈分并不看重,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把自己的看法告诉了周遇吉,相比其他曹化淳拉上来的武人,周遇吉因为头脑似乎比黄得功等人强上一些,也算是圣眷更大一些的人,也是主动求见萧轩不显得太过突兀的人。
此时的萧轩拥有更广泛的对内军情渠道,当然也与卢九德一样对此时队伍的状况有更多的了解。那些还算年轻,入伍也不过一年左右正是巅峰状态的少年还没有什么。可是三观和习惯已经很难通过训练有太大改善的辅营则不同。很多严格的纪律和条例在辅营中则是不论如何都难以落实的下去的。虽然对于那些工匠们在日常纪律上的要求操作上与少年们有所不同,可还是有觉得这样的管理有些过于不将人情的声音传了过来。让萧轩为以如何的标准进行管理这个问题,还是独自在大营中的临时书房内沉默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