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魔鬼就在细节中

当然,因为这个时代的亚洲火药和火器相比原本就不如拿战时代的西方还要低劣,这些一个人就可以有效运用的比抬枪还要落后的玩儿发射重弹往往也穿不透板甲正面的胸甲部分,甚至面对板甲正面上身连足够减员的钝伤都形不成,可当那些沉重的弹丸打在黄斗亲卫旅前排士兵的腿部、前臂乃至头部的时候,却依旧立竿见影的形成了足以让人骨断筋折的钝伤或挫伤。

原本严整的队形在接连不断开火的两千门小型轻炮攒射之下很快就出现了松动,整个前进的亲卫旅在建州轻型炮群的威慑下不得不在遭受了接近二百人上下的伤亡减员之后停止了前进,仓卒的在最前排以低着身子的盾牌手掩护矛手的腿部之后,才似乎恢复了一些严整的阵型。

接连不断的排枪在这个时候响了起来,两翼猛烈的燧发枪火力打击也同时迅速击退了建州大军企图从四面八方包抄过来的对手,但在这个时候两军距离也缩小到了六七十步左右的距离上。躲避在车盾被打破的射口之上放箭的几十名能够以一石五斗弓甚至一石八斗弓来放箭的建州最精锐射手展开了弓箭火力了。

在六七十步左右的距离上,那弓箭绕过了黄斗所率领的板甲大军下盘的盾牌掩护,精准的覆盖在上身到前排身后一定范围内的闪亮金属光泽之中,五两左右的重箭带来的沉重力量接连不断的把不少板甲兵射的向后一个跟头,很短的时间之内在数十名满洲强弓手的攒射之下就有二三百人接连不断的负伤。

黄斗在这个时候才明白:就像二战双方空军实力不取决于平均水平,而取决于百分之一的王牌水平一样。建州披甲兵弓箭的平均水平对于衡量弓箭兵的价值也毫无意义。极少数强弓手往往能够带来并非“大多数”所能衡量的决定性意义。

黄斗并不知道的是:那个位面的火药天然就是拿战水平的。而在这个位面,用萝卜还原出来的硝石则根本不可能达到拿战末期甚至以后时代的威力。落后的火药加上并忘了用威尔森金镗床来制作炮管。接近一千斤重的野战炮发射出来的十二磅炮炮弹只比19世纪的12磅山地榴威力稍大而已,因为这些火炮本来就是在17世纪前期的西洋人而非19世纪初的西洋人帮助下制造出来的。

哪怕在一里左右的距离上,弹道落差也明显超过了至少十个人的身高。也就是炮手们实战经验丰富,并且风水先生转行而来的瞄准员感觉到了火药同之前的巨大不同,及时做出调整。才在第三次试射的时候让一发九斤弹火炮炮弹命中了对手的盾车。

建州各牛录内配备盾车两辆,当然无法掩护整个上百名披甲兵,更多的披甲兵在更远的距离上以单薄到不过三列的横队应敌。这就意味着哪怕数寸左右的沙木复合车盾挡不住那威力猛烈的重炮炮弹,一枚命中车盾的炮弹也仅仅只能造成三人、最多五人伤亡损失而已。

建州大军的官兵渐渐低下身子的时候,火炮只有在命中车盾身上某个特殊位置的时候才能将整个盾车打的散架,让负责盾车的多人在披甲的情况下也面临伤亡风险。同不少明末架空小说中的“一炮糜烂数十人”根本是天壤之别。

如果在某些特定的会战中某颗炮弹很巧妙的侧射,并且如同保龄球一样横扫一排人阻力比较小的腿部,“一炮糜烂上百人”也不是不可能,可在大多数情况下的常见交战距离上,根本就做不到如此。以数千人用空心方阵来面对手优势的兵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打不出像样的侧射。

当然,在炮声越来越密集的响了起来的时候,这三十余门大小火炮也给建州军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九斤弹火炮威力巨大的炮弹轻易打穿车盾的威胁反而比较小,因为只要蹲下身子,穿过盾牌的炮弹就只会在数寸的车盾上留下一个恰好可以当做弓箭射口的洞来。那四磅炮加强了装药的炮弹在命中盾车的时候,好几次让整个盾车被彻底打翻,虽然穿过了数寸沙木复合防护之后的三斤弹已经没有多少威势,或者根本在一里距离上打不破车盾,可却也往往给操作车盾的黑甲们带来非死即伤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