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不才,正是大金太祖皇帝努尔哈赤在七大恨当中屡次提到的某个部族的后人。。。”
“你是海西叶赫部族中人?这也难怪。不过那些都是接近一代人以前的旧事了,你我两部虽有不少恩怨。但辽东诸部当年的不少矛盾不过是困于明廷,也受到明廷乃至辽东汉人所占耕地的利益挤压才显得狭促而带来的。如今的诸部已一统于在浑台吉之下。。。”
“这些事就不要再提了,我这一次也无须讳言,更无需隐瞒或者欺骗什么:说实话,本人并不看好你们建州以后的前途。不要说是如那前金一样入主中原,就是维持关外政权的存在乃至族人十年二十年之后的安危,恐怕都是问题。。。”
“哦?原因何在?难不成你也以为,因为可靠的建州本部丁口只有不过三万余靠谱的战士,两万余披甲,所以无法征服拥兵百万的大明?少就无法胜多”这名后金年轻军官显然以一种自信的口吻说道。真正可靠的老建州人虽然说不定不比萨尔浒之战明军其中一路多多少,可明军的战斗力在没有后来的火器升级与战备加强之前,并不为大多数老建州人所看好。此时的建州诸部也没有遭遇到连续十多年的战争之后又经历松锦之役后那样的惨重代价。很多人仍然对当年金国时的辉煌是有所期待的。并没有被长期的战争折磨的如同1644年入关前夕那样厌战。
“不遇强敌,则武备不修,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过阁下可曾听说过,在大明新皇的近卫营内,匠人不再是匠户而是军人,造不合格的兵器甚至严重的渎职要重罪论处。不久前那一战,那些近卫营孩子们的战斗力你们也领教了。当然,那是依多为胜。不过阁下以为,若是有一百倍你们所遇到的火器。是用于装备十万二十万新军的,而不是仅仅两千孩子们的,同样在车盾周全的情况下再次展开当年萨尔浒之役那样的仗。如今的建州能够吃掉几路?建州内的披甲,人人也都有诸如阁下还有同来的诸位这样的武艺么?如有,那取胜至少也要付出数千计的代价吧?实际呢?如今这位汉人的新皇,已不是那些各路势力之间的玩偶了。。。”
这位心志坚决的年轻后金军官当然不会因为这样简单的一番话就改变立场,只是最终表示自己会为了家乡而勇敢战斗,就算明军再强大也是一样。不过也就在这样的言谈当中,似乎对于前来说服的前叶赫部通译,少了几分敌意。毕竟当年的叶赫部在建州面前还是曾经值得令人尊重的对手,不是武德不修的汉人,也不是本部的叛贼。
临时扩建新牢的命令在蓟镇之乱刚刚开始后不久,萧轩所率领的亲军还没有回到御马监营地的时候就已经下出去了。在清洗边军各营屯之初萧轩就已经预料到,这一次要被关进大牢的武官没有一千恐怕也会有四五百人之多,如果加上以后可能牵扯到的人,接近一千上下是很有可能的。
明代在以前的时候并不是没有兴过大狱,不论是狱神庙刑部大牢还是北镇抚司的锦衣卫诏狱,都有比较完善的监牢体系。腾出千人的地方也完全不是问题。然而此时的萧轩在经过权衡之后,对北镇抚司的锦衣卫也并没有完全的信任。因为那种根深蒂固人数也不少的地方,安插个什么外面人势力的自己人或者买通个什么人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可能发生。“左忠毅公逸事”不就是个例子?
能够让萧轩信任的地方,恐怕还只有御马监这些日子以来新建立的“秘狱”,秘狱的位置就在近卫军大营之中,整个近卫军大营在理论上都相当于狱卒。在秘狱内关押更多的人萧轩本来也是有过考虑的,可是一次看押上千人,其中还有不少要犯,这就超过秘狱的容纳空间了。毕竟如果在方圆百步左右的营区之内,监牢的面积如果太大,肯定会影响队伍日常训练与布防。
因此最终决定将最下层的军官暂时关押在北镇抚司诏狱,而千总及以上军官,还有俘虏的那七名还算完好的关外精锐俘虏一共百余人押如秘狱。
秘狱的一个好处是在建设之处就考虑到了为了防止“串供”,还有在需要的时候需要某些犯人“私下沟通”的需求,整个监牢并不只有一处,而是一共有五处主牢,有诸多密道构成的“小秘牢”
在萧轩等人率领队伍刚刚回来的时候,那些很可能很硬的关外精锐俘虏暂时还在养伤解毒恢复的过程中,暂时没有动。讯问的重点则放在了以王威为首的千总以上蓟镇武官上。
所谓“软硬兼施”当然是软在前硬在后。一开始的询问,在萧轩的特意安排之下也尽量让“讯问”看起来不想是“讯问”,没有人纪录。而且也不是在特定给人以刑讯室暗示的地方,更多是利用御马监旧有的一些客厅。问话也以找一些能演善谈之士的“闲聊”为主。萧轩印象中这也是德国套取西线盟军俘虏的手段之一。在对方有对抗打算的情况下,首先解除对方的敌意才是第一位的。通过一些与事情无关的闲聊来首先看看这些人的应对话语有什么特别的异样。如果显得与其他大多数人不同,不管是怎样不同,那就可以划定重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