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战力对比

孙承宗担心这位刚刚登基不久的君王太过异想天开只得事实求是而且十分谦虚的承认道:“圣上恕臣直言。。。我大明军队远不及前宋。。。”

萧轩此时心中不由的怅然,这话跟《康熙王朝》里那句“朱元璋你看见没有?我大清远胜于大明啊”实在是半斤八两,要是让某些网络明粉宋黑听见了,非得跳脚不可。

“南宋时前线的各军,七成披重甲,更胜建奴。萨尔浒兵败的时候我军十余万人覆灭数万,铠甲连同一些算不上铁甲的铠甲也包括在内,不到万件。两宋主力最差的弓也不过六斗,七斗八斗的战弓乃至二三石的强弩才更为普遍。如今我军中少数的仿造神臂弩因为军兵训练不及,顶多不过百五十斤,折算宋代一石六斗左右的力量。弓手,就是当年太祖皇帝时代,也多不过四斗弓到七斗弓。太祖皇帝当年起家的枪术,相传也是当年前宋两淮乡兵在元时暗中坚持习武所留。无足够重甲,少精良的射手与骑手,如不依靠车阵我军不要说是对建奴。就是对蒙古诸部,也说不定会有当年太祖皇帝时徐达等人之败。。。”

“好了好了!朕大致清楚了,前宋与我朝的区别朕已明白,其实现在朕的担心是:林丹汗西逃,建奴会不会绕道蒙古从边关入寇,尤其今年冬天至今无雪,来岁很有可能是荒年的情况下。还有,朕可不希望每年五百多万两的辽饷,仅仅只能供养一支面对数万虏寇都只能据城而守的队伍。。。”

萧轩听话沉默片刻,也在心中稍稍思索。孙承宗说四千辽东边军野地浪战只相当于两百披甲六百建奴?这还是互有攻守的野地浪战持中之论?七比一的战斗力对比?这个数字可是有些让人吃惊,也不附和后世一些网络贴吧与论坛众的看法。要知道重建后的辽东军绝不应该是内地卫所军那种水货,一年五百多万两的辽饷外加这些年来不少宫中内库的赏赐,此时尚未在东虏入寇和松锦之战后遭受元气大伤的关宁军应该战斗力不算太差才是。

“朕还是有些不信。要是六百建奴两百披甲就能相当于我军四五千人的车炮营骑骑,那六万建奴两万披甲岂不是相当于我军四五十万精兵?孙阁老不要告诉朕,内地那些省镇营兵及卫所军没有空额,而且战斗力和五百多万两辽响维持的辽东诸营一个层次?朕这样问好了:假如我军再次远征建奴,以一辽东诸营平均水准的车营遇到建奴一将率领的三个佐领计三个中等牛录九百兵计,究竟会如何溃败?或者说此种情形下后金如何击败我军?当年的浑河之战,不是说我军两营总共万余人马就杀伤建奴几千,让其八旗主力二百牛录以上都伤亡惨重么?哦,地形就假定为辽东距离河流不远的平川丘陵而不是山地,想来我军只要占据辽东诸田地,那后金军力很快就会退化。并且距离海岸或者岸边船上的粮草和撤退通道囤积点也不超过四百里的情况下。。。”

听到萧轩这样问,孙承宗的心中也多少有些欣慰。因为孙承宗平时的时候很少见到有上位者这么关心战术细节上的东西,往往都是空谈泛论。

“回圣上,建奴虽然并不都是骑兵,可自从前岁远征蒙古草原,林丹汗西逃以后,马匹却并不缺。多数步卒虽非骑兵,可在紧要的情况下全员有马,而且马匹在关外经常活动与征战,其骑射非我等所及。。。”

听到骑射二字萧轩的心中就不由的低看了孙承宗几眼。自己可不止一次的在网络上听人说后金的优势不是后世所宣扬的骑射,而是重步车盾云云。如果只靠骑射,如何同己方兵力众多的火器手炮手还有掩护下的车营相抗?一对一也就算了,一对七难道不是瞎扯?

“朕听闻孙阁老同很多老兵都交谈过,能不能说的更细一些,将你了解到的都说来听听。。。”萧轩表面上还是认真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