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校场选兵

第二,就是听话和内敛,也就是内向不张扬。那些当长官们走过,一点儿敬畏之心都没有干预抬头看的高个是不能要的,交头接耳似乎一点紧张感都没有的人是不能要的。因为又高大又外向的人,刺头兵、霸王兵的可能性极大。非常人而不能驯服。而世上岳飞不常见而庸人常见,能够让平庸的人有效操作的兵法才是好兵法。

此时崇祯还听说自从戚继光因为《练兵纪实》和《新书绩效》发达之后,民间有无数效仿者,提出的练兵训练之类的私货兵法不一而足。但后来人们发现最有操作性的就是这两条---如果不是依靠实战或者实战的压力来检验的话。如果真按照某些私货书生的那种选兵法,恐怕一千个人里也没有一个符合要求的。要选上数百人,恐怕要把一个省的适龄兵员全都缕个便了,那是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

就这样,按照这两条标准,花费了不少功夫之后崇祯才从这数千人中点出三百个看起来没怎么说话或者交头接耳过,身高又比较接近成人,而且看起来没有虚报年龄的人。其余二百多人,崇祯觉得自己还是不能显得太过独断专行,多少要给掌握重权的御马监那些人一点儿面子才行,因此剩下的选拔崇祯只负责观看把关。主要的事儿就直接交给庞天寿、王承恩等人亲自负责了。

然而在选出这五百名还算靠谱的少年之后,此时的崇祯才发现一些没考虑周全的问题摆在眼前了:自己要不要跟这些人同住在一起。这五百人中的军官又何来呢?回想起自己在学校和军训时的一些情况,人显然是需要有效的管理和组织才能维持哪怕基本的纪律,就算是偏老实一些的孩子也是如此。而且管理显然也是一门学问,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

王承恩得知崇祯向魏忠贤讨要组建完全由外人组成的勇卫新营的时候,不由的感觉到失望,更是感觉到了忧虑。因为这涉及到御马监龙骧四卫和勇士营的利益和权益范畴。在这个当口,组建花费不算太,但也不算太小的五百人上下的勇卫新营,很有可能因为财务上的问题把御马监的庞天寿向魏忠贤那边儿推。按照王承恩的想法,驱逐宫内的客印月等阉党才是当下的当务之急,而练兵也好整军也好,应该是要清除魏逆之后才进行的举措。

“新军的事拖延不得,朕已得到天帝梦示警,两年后的崇祯二年后金将入寇边关。从军官骨干团队到基层士兵,两年的时间建设一支新营已经算是很紧张了。如果再耽误几个月的时间,那后果不堪设想。。。”对此,此时的崇祯似乎有些坚决的说道。

看到王承恩似乎有些为难的样子,此时的崇祯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一意孤行、单干蛮干,还是决定让御马监的庞天寿及勇士营中的一些骨干出面参与监督新营士兵的遴选。

御马监的校场之上,果真有五千多名衣衫褴褛的平民少年交头接耳乱哄哄的模样,队形也明显不严整。在庞天寿亲自领着上百人来回巡游喝斥维持纪律并督促规整之下,才最终让这些来自京郊为主的平民少年们安定下来。

庞天寿观望着校场之上的这些少年们,皱着眉头暗自思索着什么。其实早在刚刚迎接信王之前,王承恩就已经与御马监的庞天寿互通消息,对重新掌控内廷多少有一些把握,这才敢让信王入宫继位。此时的王承恩也感觉到有些奇怪,就凑到了庞天寿身边。

“这些人有什么问题没有?”王承恩询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