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时候,这些公父时期的老臣不但不把权力移交给你,可能还成为反对派。
可以想象!秦孝公当时在秦国的地位,也是岌岌可危,随时存在变数。
在这种情况下,商鞅仍然坚持变法,是需要勇气的。秦孝公也一样!他支持商鞅变法,是担着风险的。一个不慎!他的君王位置就做到头了。
可是!就这样!两人为了人类的事业,为了人类文明的进展,冒死坚持。
在这个时期!秦孝公跟商鞅一样,两人都知道随时可能发生的变数,功亏一篑。可是?你不改革的话,秦国就强大不起来。所以!明知有风险,也要坚持。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秦孝公才给商鞅封了商州之地,给予他权力。
经过这么多年的共事,秦孝公已经看出来了,商鞅不是那种“窃国者侯”的人。人家只是一心变法,一心为人民服务,一心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人。
再则!为了人类的幸福,秦孝公已经无意于家族传承爵位,世代做君王的想法了。
人家已经看淡了这些,而把人类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思想觉悟由家族观念蜕变到人类的高度。
也正是因为如此,后来才有了“商鞅谋反”等罪名。
嬴驷也不是昏君,他继续推崇变法。但是!为了得到大伯等人的支持,不得不把商鞅杀掉。再则!商鞅变法已经基本上成熟了。变法大概就是这么变,所以!要不要商鞅无所谓。既然你们都要杀他,那我就杀吧!
我把商鞅杀了,你们还有谁反对变法或者什么地,我再杀你!
为了平衡权力、利益,为了自己的君位,嬴驷只得把商鞅给杀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
现在!商鞅等人早已预知到了自己将来的结果!
看着女儿、女婿一家人抱在一起哭,白圭也一样难过。
他是白归,一个从后世穿越过来的人,是知道这段历史的。
商鞅的执着精神、献身精神,让白归很感动。在商鞅面前,我们的思想觉悟和境界,是不是太低了?
商鞅看着儿子的笑脸,把儿子抱过来搂在怀里,泪流满面。
这年的他,已经预感到了自己的命运结局。
死!可能会死,可能会被诛全家。至于是怎么死?他不知道!车裂!他更是不敢相信。
当然!只要秦孝公一直相信他,就不会有大问题。
只是!年轻的秦孝公因积劳成疾,没有活多少年就死了,没有等到秦国真正强大起来,没有等到秦国一统天下的那一天。
秦孝公一死,新君继位,等于是改朝换代了。
可以想象:你曾经严惩过太子,还割了太子老师的鼻子。如今太子变君王,他能不收拾你么?
这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你大搞改革,严重影响了权贵们的奢侈生活,削弱了权贵们的权力。你的“变法”犹如一把利剑,悬挂在权贵的头顶上,人家会让你好活么?
都说伴君如伴虎,可秦孝公却不是虎,他是一个明君。只可惜!天嫉英才,早早地死了。
要是他能活个七八十岁,或者更长,几十年不更换君王,由他一手维持,与商鞅携手治理秦国,秦国的历史更辉煌。东方历史,绝对不一样。
只能说!当时的世袭贵族制度存在问题,让权力掌握在某些人手里,你一个草根,是混不出名堂的。别人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势力太强大了。
白梅见状,跪过来抱着夫君和儿子,大哭。
她喜欢商鞅,不仅仅是因为商鞅长得帅、有学识、是官员,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或者说!被商鞅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商鞅的奉献精神,类似于自己的爹爹白圭。
老爹白圭当年也是一腔热血,为国为民。先经商,救济天下贫苦人。后被魏惠王请去为官。本来以为找到可以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了,利用在魏国做官的机会,把魏国发展成为强大、富裕的国家。结果!却失望了。
魏惠王没有为民思想,一心争霸。只要魏国有了一点点财力,他都会去发动战争,利用战争来发战争财。
政见不合,白圭只得离开魏国官场,继续经商。最后!变成如今的巨商——天下巨富。
其实!老爹白圭根本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钱财。他的钱财,除了用来养活妻儿外,都押在生意上。而生意上的钱财,又不是属于他个人的,则是属于商队所有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