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白圭在临泉筑城后,阴山镇的生意就淡了,影响不少在阴山镇世代经商的人。
三!阴山镇的交易量下降,不再兴旺了,严重影响了当地贵族的赋税。从而!引发当地贵族的不满。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阴山镇有“镇邑”,镇邑是当地的土地所有者,他们依靠赋税过着奢侈生活。赋税少了,他们的奢侈生活必然受到影响。
在镇邑上面,还有收取他们赋税的大贵族。在大贵族上面,还有中山国的君王。
所以!阴山镇赋税减少了,必然会引发很多人的不满。
你如果再在兰公子的牧场上建专门的马匹交易市场,再次冲击中山国贵族的神经。
反对者是站在这个角度上来反对的。
另外!还有一些反对者,他们担心的是:能不能把这边的马匹市场建起来?
关键地问题是:北方的贩马商人愿意不愿意多赶十几二十多天的路程,把马匹贩运到兰公子的牧场来?
你没有马,还交易个屁啊?
没有卖家,哪里来的买家?
听了大家的分析,白圭叹了一口气,说道:“看来!只有指望矿业了!”
“矿业?”
白圭苦笑道:“要是这边的山上有矿,我们开矿。然后!我们在这里建冶炼厂,再在这里建铸造厂。我们另外想办法,就不得罪中山国的贵族了!”
“就不知道?北边的这座山上,有没有矿?”
“要是有矿的话?又是中山国君王的,我们不仅要向兰公子上缴赋税,还要向君王缴税。到时候?对方要是漫天要价,我们能不承受那个赋税?”
兰公子牧场这边,牧场上是无法发展农业的,只能放牧。而放牧,是容不下别人的,白圭一家就够了。
平时的牧场里,至少有两千匹左右的话。要是北方有贩马的过来了,买下这些马,牧场上的马就更多。
牧场上屯积的马匹太多的时候,又采取上次的办法,分批放牧。平时把马栓在马棚内,吃人工割来的草料,每天定时放一部分马匹出来活动。
所以!牧场上容不下别人来放牧的。
而发展农业,只有靠北方的大山,在山坳里种植旱地作物。就跟赵女一家人一样,只能种旱地作物,无法种水稻之类的作物。
因为地理的原因,所以!没有人愿意迁徙到这里来。相反!都愿意迁徙到临泉城堡那边去。
其实!大山脚下一直到赵国边境,都是可以发展农业的。
以前的时候,在兰公子还没有倒霉的时候,这里的人口也很密集。牧场那边,还有一个小集镇。集镇上,一样有北方来的商贾。
这个集镇,跟阴山镇一样,是个贸易中心。赵国的商人,通往那个关卡,直接与北方的商贾进行贸易。
后来兰公子被人陷害了,上面的居民被杀了不少。其他人!不是被赶走了,就是呆不下去自动搬迁走了。慢慢地!这里就废弃了。
现在!要想把这里再振兴起来发展成为贸易中心,已经是不可能了。没有了贸易,也确实养活不了多少人。
现在的牧场内,除了养马的一百多人外,就赵女一家人,总共只有两百人不到。上次有近两万匹马的时候,才五百多人。忙的时候,也不超过一千人。
怎么才能把这边的人口发展起来呢?
白圭头痛了好长时间,就是想不出好办法。
放开赋税,让愿意迁徙来的人,多少多少年没有赋税,鼓励他们开荒种地,把牧场通往赵国的这条古道开发出来。
然后!在这里开发以马匹为交易中心的贸易市场。以贩马为主,其他商业为辅。
临泉城堡那边,是以商品为主,兼营马匹。
是在这里建起专门的马匹交易市场,能不能成功呢?北方人愿意不愿意把马贩运到这边来呢?
很显然!不管北方人愿意不愿意来,周地的人是绝对愿意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