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白圭的铜器制造厂

生活在山凹里人,除了工厂的工人、技术员、专家和他们的家属外,还有伐木工人,各种工匠。

这里需要盖房子,所以需要各种工匠和做杂工的工人。这些人,是不可以随便走动的,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这里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住茅草屋。现在!随着建起来的好房子多了,专家和技术人员、领导等人,优先住进新房。其他人!等着后来的新房。

在山凹的最里面,还有一个城镇。城镇不大,但很繁华。商人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进来经商的,都必须是“本地人”,是这里工作人员的家属。

这里没有陌生人,都是熟人。或者!都是专家、技术人员等人带进来的人和他们的家属。没有关系,没有人在这里生活,你根本进不来。所以!这里没有闲杂人员。

因为这里才兴建不久,所以!他们的住宿条件还是很艰苦的。大多是茅草屋,只有少量石木结构的标准好房子。

不过!路很宽,规划得很到位,一点也不显乱。茅草房子一排一排的,集中在一个地方。但是!又不是相连的,防止火灾。

在水利建设上面,也做得很好。以前自然形成的水沟,已经被人为的拓宽了。另外!还在低洼的地方修建了水塘。就算是突然下暴雨,也不至于造成内涝的!

像这种平坦盆地,要是排水系统没有设计好,暴雨来临是很容易造成内涝的。

伐木工常年在原始森林中伐木,木工们常年在工棚中制造着各种木工活。

石匠们在规定的采石场上采石,或者是打磨石块。

会编织的手艺人,在山上采摘天然藤条,编织着各种生活用具。

竹器编织的手艺人,则砍伐竹子,剖开削成竹皮,编织成各种竹器工艺……

这些工匠制作出来的东东,不仅可以在山凹内部销售,还可以定期送出去,卖给外面的商贩。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山凹中的冶炼工厂和铜器制造厂,都已经形成规模。不仅解决了冶炼技术上的难题,也制造出了精美的铜器,满足北方各游牧民族的生活需要。

北方的游牧民族,虽然散布在茫茫大草原和西北的大漠上,可面积非常的大,人口数量也相当地多。在人口上面,也不比周地的人少,只是太散了,太广了。

这样地一个庞大市场,几乎被白圭一家垄断了。那个利润,是可以想象的。

现在的山凹,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一般人是进不来的。进了山凹,别有洞天。里面有自己的独立市场,什么都有的卖,跟临泉城堡这边差不多。

临泉通往山凹的路,比周地的官道还宽敞,相当于现代社会的高速公路。不是双车道,而是多车道。

到了山凹的出口处,道路才变得窄了起来。在山口处,有一个检查站,有“重兵”把守,一般人是不可以随便靠近的。不听劝阻强行靠近的,格杀勿论。

关口的设置,跟国与国之间的关卡一样。两边是高高地围墙,中间是唯一的通道。围墙上面,有弓箭手把守。一声令下!所有进入通道的人都得死。

进了关卡,里面又是宽敞的道路,跟现代的高速公路一样宽阔。而且!一样是封闭式的。

沿途有通道横穿,但是!在运送货物期间,横穿通道是限制通行的。只有运送货物的车队过去了,你才能横穿。

道路尽头是中转仓库,仓库前有一个很大的广场,上面平时都停靠着上百辆拉货的马车。停车场的后面是一排茶楼和饭馆,没有酒肆。

在这里!不许卖酒。相当于现代社会查酒驾,很严格的。

因为!这些车夫都是负责来回运输货物,要是喝酒了,是很容易出事的。所以!直接禁酒了。

车夫想喝酒可以,离开这里到外面去了,不拉货了,你想怎么喝就怎么喝。

仓库分为两个仓库。一个仓库是从外面拉进来的矿石、煤等什么的,一个仓库是里面工厂制造出来的成品铜器。

矿石和煤,都是从外面运进来的。煤是从附近的煤矿,也就是第一次发现的那个煤矿挖出来的。其他矿石,以前是从周地带过来的。现在!是从后面的山上开采出来运送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