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恢复到现在这个样子,寡人还是很满意的!寡人还是希望你,以后不要什么事都挂在脸上,知道么?别别别!别给寡人下跪了!寡人就是随口说说,你自己慢慢去悟吧!”
见临漪又要给他下跪,齐桓公赶紧阻止了。
周围服侍的大监、小监、侍女们见状,都偷笑了起来。
“谢主上!呜呜!”
“也不许哭!”
“呜呜呜!谢主上!”
“寡人听说!以前的你,看人都是斜着眼睛看的,动不动就骂人?是不是?传说中的你,跟魏国的那个君王一样,嘿嘿!”说到这里,齐桓公鄙夷地笑了起来。
这个鄙夷,是针对魏惠王的。
在齐桓公的心里、眼里,魏惠王也没有什么吊什么,只是一时走动而已。只是因为有一个能打胜仗的庞涓,才暂时牛比哄哄的。
过去的临漪,还真的有些魏惠王的腔调。只是!魏惠王有权力,能够那样。有临漪,只是一个商人,只能对手下人那样。当遇见猎豹队或者暴力时,他就怂了。
其实!魏惠王也一样!要是仗打败了,他一样认怂。
用现代的语言来讲,他就是狗熊孙子(熊样)!
“做人!要会装!要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心里有数。寡人说的‘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不是教你坏,而是教你装,会变通。逢场作戏,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而不是喜形于色,挂在脸上。明明心里有气、记恨某个人,也要放在心里,不要轻易表露出来。在公开场合,还是要注意形象的。只有在背后,弄|死他!哈哈哈!……”
“谢主上!”
“谢我什么啊?”齐桓公笑道:“人嘛!本来就是这样,好听的话,都是说给别人听的。只有心里想的才是真的。做出来的实际行动,都不一定是真心要做的!”
齐桓公之所以要说田氏代齐,以及他是如何夺得齐国君王的位置的事。不是感慨,也不是为自己辩解。而是!有意说给临漪听的。
为什么孙子(孙膑)不愿意在齐国出仕,却跑到魏国去出仕呢?
齐桓公是知道的,就是因为田氏齐国这段“不光彩”的历史,以及他如何夺取君王的这段历史。
窃国者侯,已经成为历史典故,载入史册,成为反面教材。不管你出于什么原因,哪怕以前的君王再怎样不好、无能,你这样做就是是背叛、谋反。
而真正地造反者,推翻前一朝代的造反派,却又编造出“造反有理”的言辞,把造反变成合法化。
其实!都是那么回事:把过去的统治者推翻了。
而当时的齐国,田氏代齐后的齐国,为了平息民愤和舆论,就组建了“猎豹队”,专门暗杀那些造谣生事的人。那些专门说田氏齐国坏话的人,又没有具体根据,那么!就犯了田氏齐国的忌讳,就要面临猎豹队的暗杀。
结果!世人的嘴是封住了,可历史的嘴并没有被封住。历代君王都以“不忠”、“不道德”等等为由,来评说这件事,而根本不去追究当时的具体事实。
其实!是同为掌权者的历代君王,在抹黑田氏齐国。
而造反有理,又完全反过来了,是造反者编造出“造反有理”,然后变身成为掌权者。再然后!又用“窃国者侯”来教育被他掌控下的臣民:你们都给我老实点,“窃国者侯”是要不得的。你们都别在装了,你们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窃国者侯”变成了历史典故,永远流传了下来。至于田氏齐国做出的成绩,已经不是后人研究的中心。而是!就这件事的道德问题争论不休。
齐桓公向临漪讲这些,是为了解读孙子等人为什么不愿意在齐国出仕的原因。
孙子等人不愿意在齐国出仕,就是因为受到了“窃国者侯”、“杀君母”等道德问题所影响。他们认为田氏齐国的君王,都是不道德的。所以!不愿意与这些人为伍,不愿意在齐国做官。
齐桓公向临漪讲这些,就是要临漪向孙子等那些不愿意在齐国做的人解释:为人民服务才是第一位。别跟我说什么是道德!道德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而不是就道德问题本身来争论不休。
要是那样解读道德的话?那么!所有造反派、所有推翻前朝统治的新一代权力掌控者,都没有道德。他们的做法,都是不道德的。
道德!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不为人民服务,都是不道德的。打着道德的旗号,并不一定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