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5章 母子同心

“回额娘,儿子晓得,其实平日儿子也不是常与五弟玩在一起的。”

元寿阿哥为什么要单跟惜月说平日不与天申阿哥“玩”在一起呢?原来两个皇子们的日常起居除了读书就是学艺,然后就是办差,玩的时间很少,而读书学艺的时候,皇子都是在一起的,前面也讲过的,皇上还特意为他们请了大清帝国顶尖的国学大师做他们的教书师傅,因此两个皇子必定是形影不离,由不得他选择。至于办差,迄今为止,皇上只给元寿阿哥派遣差事,还没有让天申阿哥接手过公务,因此就只剩下了皇子们曾经最喜欢的玩耍,现如今元寿也是有意地与天申阿哥渐行渐远。

听到元寿阿哥这么懂事、听话,不用她刻意提点都自觉主动地知道需要有意避开韵音的儿子,惜月听了之后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高兴、知足、欣慰。

“儿啊,你,你可真是越来越让额娘放心了。”

惜月母子二人定好了一切之后就开始按照计划分头行动,结果还不等她跟元寿阿哥那里间接地研习说书之技呢,竟是先被雅思琦当众盘问了个底儿掉。幸好皇后娘娘第一个问的是淑清而不是她,因而给了惜月一个绝佳的盘算时机。

对于淑清所说的还没有想出来一个好法子,惜月有些摸不准她说的是真是假。依淑清那么笨的脑筋,可是没有那么多的心眼儿,不过既然她有元寿阿哥出谋划策,淑清当然也有弘时阿哥可以充当军师,特别是现如今传出三阿哥要被过继的风声,平日不管是淑清还是弘时阿哥都没有单独接近皇上的半点机会,淑清早已是旧爱之前的旧爱,三阿哥也没有被分派差事,他们母子就是想跟皇上说句话都无从递上去,因此他们二人当然是无论如何也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使劲浑身数解,巴结讨好皇上。

有了这个原因,惜月判断淑清刚刚跟雅思琦说的那番不知道献什么技艺之词完全就是使出的障眼法,糊弄一下韵音或是云芳也就算了,那皇后娘娘可是比猴子还精明,岂能信了她们的李姐姐一派胡言?可是眼见着雅思琦好心好意地替淑清出谋划策,惜月又有些狐疑起来,不知道皇后娘娘的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说她信了淑清,那才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呢,说她是在演戏,那是看那模样神情又分明是一副真心实意的样子,从来眼光独到精准的惜月也有了犯难的时候。

惜月因为对元寿阿哥所说的那个只用一块竹板和一张巧嘴就能讲出那么好听的故事完全是一头雾水,因为有畏难情绪而不肯接受元寿阿哥提出的法子。然而元寿阿哥一心沉浸在这个大胆的设想之中,一时间也没有太过在意他额娘话中暗暗透露出来的讽刺挖苦之意。

“哎呀额娘,您猜得太对了,儿子是想,您也说上这么一段,定是会让皇阿玛稀罕坏了的了。”

见元寿阿哥如此兴高采烈的模样,惜月虽然有些于心不忍,但若是要她拿着个竹板给皇上说上一段武松打虎,她还真没有这个魄力和勇气。

“额娘可是从来都没有见识过你说的那个东西,怎么演给你皇阿玛呢?这不是要让额娘丢人现眼吗?”

惜月虽然是个头脑灵活之人,但同时她也是一个观念保守之人,胆量也不大,因此对于未知的世界她有一种天然的抵触,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个主意实际上可谓是一个上上之策,毕竟连见过大世面的皇子阿哥都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吸引,可想而知这个讲故事有多么大的魅力。

皇上虽然大半辈子一直都是行走在大清帝国的大江南北,然而自从登基以来的这两三年中,由于被繁重的公务拖累,竟是连京城的大城门都没有出去过,简直就像那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埋首在堆积如山永远也处理不完的公务之中。

元寿阿哥现在已经开始被皇上派遣一些差事去做了,经过了皇上刻意栽培与历练之后,父子两人的关系自然是比从前走得近了许多,因此他才能比惜月更加了解现时的皇上工作有多么的繁重、生活有多么的枯燥,才能如此精准地摸准他皇阿玛的脉搏,知道这种形式的表演一定能够让皇上开心,给皇上解闷。

上面是从皇上的角度来说的,再从惜月这边看,以前也说过,惜月虽然出身是满人,但是她的父亲是王府的仪典官,对他家主子的喜好自然是了如指掌,因此暗自有了私心,悄悄地按照他家主子的喜好教养自家女儿。皇上一生醉心于汉文化,而且造诣极深,惜月的父亲于是按着汉人家的姑娘去养,专门请了师傅,棋琴书画全都有所涉猎,甚至连汉话都特别请过师傅来教授。

不要看惜月学什么都学得不精,但她有一个特长,那就是模仿力极强,元寿阿哥小的时候,她没少用这个法子哄小阿哥,一会儿学她的丫头春梅,一会儿学她们院子里的小猫,把小小的元寿阿哥逗得哈哈大笑,后来元寿阿哥大了,还经常要惜月学这学那哄他玩。所以元寿阿哥对他们母子之间的这个游戏印象极深,刚巧昨天才听了那个说书师傅只凭一个竹板和一张嘴讲的故事就让他听得如醉如痴,因此现在听了惜月说的要为皇上祝寿献艺之事后,即刻意识到,在他皇阿玛所有的女人当中,惟有他的额娘可以用这个法子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