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人的欲念总是那么的强大,这一次只不过是迫于皇上的威严而不得不压制下来,因此清风在行为上虽然有了极大的收敛,但是心思上却是没有半点安分。她既不相信皇上是清心寡欲之人,也不甘心自己现如今落到如此落魄的结局,想要当人上人的念头一天都没有停止过。
又过了一段时间,当霍沫成为皇上新宠的消息传遍开来之后,清风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她猜得一丁点儿的错都没有,皇上哪里是什么不近女色,皇上那是耍她玩呢,明明看上了才貌俱佳、出身又好的老姑娘,却又来试探她这个奴才,真真的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知道了真相之后的清风虽然对于自己被皇上“骗得团团转”而羞愧难当、恼恨不已,但是对方是帝王是君主,她一个当奴才的除了认命之外还能怎么样呢?只可惜,清风偏偏还就是个不认命的人,一方面心比天高,另一方面她可不想自己命比纸薄,她要靠自己这颗聪明过人的大脑为自己的后半辈子谋一个可靠的金光大道。
既然是一条金光大道,自然需要一个靠得住的金主,这一回她总算是学精明了,不敢将所有的赌注全都押在皇上一个人的身上,如果皇上对她还有意的话,有这么好的捷径她当然是不会拒绝,但是如果皇上对她没有意,就是耍耍她罢了,那么她就必须要另谋出路了。
另谋出处也没有什么新鲜的法子,无非就是靠上哪个主子。从理论上来讲,十三爷是个最好的金主,毕竟紫玉和婵娟先后进了怡亲王府,也算是有先例可循,另外十三阿哥整日就像是长在皇上身边似的,与清风的接触机会非常多,待她也是极温和。凡事有利就有弊,而且弊端也是不少:一来步了紫玉与婵娟的后尘,脸面上已经不太好看了;二来她是最后一个进府的,位份自然是要排在最后,更是脸面无光;三来十三府原有的主子都有十来个,再加上她们三个,后院女人的之间争风吃醋的激烈程度简直是要皇宫还要厉害,那十三大福晋更是独占专宠,近二十年来没有任何人能够撼动她的地位。
尽管“知道”皇上这是特意给她留的一个机会,然而清风绝对不是头脑简单的奴才,接连在两任帝王身边当差,她的头脑和潜质确实是比一般的奴才都要高一些,否则后来事发之时,历来眼睛不揉砂子的皇上也不会主动放弃对她的严惩,只为了要她念在皇恩浩荡之下,死心踏地为他效忠,他的眼光确实是有独到之处,借此机会可以将清风培养成为心腹奴才。
再话说回来,正是因为清风有一颗聪明的大脑,才成功地挽救了自己的这条小命,为什么这样说呢?话说当她接到高无庸的吩咐深更半夜前去皇上身边当差的时候,虽然以为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总算是熬出头来,第一步先成为皇上的女人,再成为真正的主子就指日可待了,但是她还没有被胜利直接冲昏了头脑,而是又多转了一个心眼儿。
毕竟皇上做事那么的心思缜密,即便是想要宠幸她都没有对高无庸明说,而是故意差使他去苏培盛那里办差,由此可见,皇上即便是有了宠幸她的心思,也仍是不想公之于众。至于个中缘由,清风当然是非常能够理解:一则先皇三年孝期未满,此事无论如何都不能够大张旗鼓;二则她和青莲已经遭过贵妃娘娘的毒手,从前只是来到皇上身边当差都能够惹得贵妃娘娘醋意大发、勃然震怒,这回若是知道了她被皇上宠幸,岂不是明日就要被消尸灭迹?所以皇上既为了维护他自己的名声也是为了保护她免遭毒手,才不得不掩人耳目、悄然进行,甚至连高无庸都信不过,都要防着一手。
皇上行事如此缜密,她自然也不能因为自己的行事鲁莽而坏了皇上的大事,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此外她也极有自知之明,一无样貌,二无才学,三无家世,原本从身份上她就因为是下三旗宫女已经先天不足、低人一等,所以她一定要在后天努力上找补回来,只有她与皇上一样的有本事、有能耐,一样的行事缜密,才能够配得上成为帝王的女人。
对于清风而言,行事缜密当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防着高无庸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皇上防着这个奴才,她自然更是要小心谨慎,万一高公公没有正确理解了皇上的用意,急急火火地从苏培盛那里办差回来,正好撞上她与皇上共赴云雨之时,先不说高无庸会被如何严惩,清风并不关心,她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大好前程全都毁在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糊涂奴才手中。
不过真若那样的话,清风也只能是自认倒霉,不过自己的前程虽然毁于一旦,但是她不能就这样认了,必须从另一个方面弥补过来。皇上不是也在防着高无庸,不想让高无庸知道吗?她若是能够自圆其说,对这个奴才瞒天过海,就说自己的衣裳洗了,又急急忙忙过来应差才穿得这么少,想必高无庸也不会怀疑,这样的话,虽然没能成功成为皇上的女人,但到少让皇上见识了她清风是一个行事多么谨慎又多缜密之人,定是更要对她另相有加,更是对她感激不已。
一切算盘打得都很好,只是事情的发展完全没有按照清风所预料的剧本上演。先是皇上几乎没有看她一眼,哪怕屋里只有他们两个人的时候,为此,她不得不主动出击,上前为他宽衣解带;后来当皇上注意到她之后,才赫然发现她的衣不遮体,当即是面红耳赤、厉声斥责。清风万万没有料到事情竟然会变成这个样子,然而直到这个时候,她依然没有及时清醒过来,仍然以为皇上那是既想偷吃荤腥又想维系道貌岸然,想要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