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凝哪里知道小阿哥竟是存了这番心思,她只是单纯地想要向皇上表达一下谢意而已,却是被这个骄傲的福惠摆了一道,差点儿就要被打击得打退堂鼓了,谁想到随口这么一句“会得到皇阿玛的夸奖”就一下子搞定了如此难缠的福惠,简直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大功告成心怀格外激动,又是被福惠催促,生怕小阿哥反悔或是怀疑什么,冰凝不敢瑞耽搁时间,赶快吟出这首诗句:“再拜谢恩厚,天不遣言语。”
福惠一听这么简单,当即就不干了,小脸更加地嫌弃起冰凝来。
“额娘,您骗儿子!这么简单的诗句,简直就是两岁小孩子才读的诗,您还要孩儿背给皇阿玛听,皇阿玛听了不但不会夸奖孩儿,定是还要批评孩儿一番,您这哪里是对孩儿好,分明是在害孩儿嘛!”
福惠一边抗议,一边觉得委屈,他是那么地信任冰凝,结果没有想到竟是被自己的额娘给骗得这么惨,越想越是觉得伤心,眨巴眨巴两下眼睛居然眼泪都落了下来。这一回面对福惠的极不配合和声声泪泪的指控,冰凝倒是没有被小阿哥给气着,反而是被他给逗笑了。
“你说这是两岁孩子读的诗,你瞧瞧你才多大?不过就是三岁黄口小儿,还这么大的口气,完全就是五十步笑一百步嘛!”
“额娘,五十步笑一百步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也就是说缺点或错误本来都是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本质上没有半点差异。”
“额娘,为什么那些人要败逃呢?”
“嗯,这个成语出自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意思大是说,战国时期,梁惠王向孟子请教为什么人口不增长的原因,孟子说:“你是关心百姓的疾苦,但你喜欢打仗,不少百姓死于战争。打比方说战争中潜逃50步的士兵讥笑逃100步的士兵,逃跑的本质是一样的。”梁惠王一听孟子如些劝谏,登时心中格外惭愧,于是表示要停止打仗,还百姓安宁。”
“额娘,这个成语是皇阿玛教给您的吧?”
“咦?你怎么会这么想?”
“皇阿玛每天不都是在关心百姓疾苦,不喜欢打仗吗?”
冰凝没有料到福惠竟然从字里行间的解释之中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皇上,要知道这可是只有三四岁的小娃娃,事事竟是如些敏感,或许他真的是做帝王的材料?可是当了帝王又有什么好处呢?为了江山社稷什么都要舍弃,甚至连爱情都要牺牲,这样的代价值得吗?冰凝是感性之人,她只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不想风风光光,也不想荣华富贵,但是福惠呢?从他那么渴望得到皇上的夸奖,到如此小小年纪就如此敏感和热衷朝政之事,令冰凝不禁在想,难不成真的是龙生龙凤生凤?皇上的阿哥天生就是为江山社稷而生的。
皇上与冰凝冷战,却是没有秧及六十阿哥,毕竟他是理智之人,又是自己的亲阿哥,对女人可以置之不理,但是对于父子亲情却是舍不得有半点含糊,因此,即便是翊坤宫再也不过去了,但福惠阿哥却是隔三差五地就会被召至养心殿,与他的皇阿玛共叙天伦之乐。
福惠是阿哥,皇上对他又是格外地偏疼偏爱,寄予的厚爱自然是超过了所有的皇子。从本质上来讲,冰凝与皇上一样,都是理智之人,不管她与皇上关系如何,既不会秧及福惠,也不会影响她对皇上的公正评价,爱情没有了,但亲情却是不会一笔抹杀。
六十阿哥今年已经实岁三岁,虚岁四岁了,因为知道皇上对小阿哥寄予了特别重的厚望,所以冰凝对福惠的课业极其看重,特别是在四大师傅都没有授课的日子里,不管宫里的事情多繁忙,她都是亲授课业、每日不缀,若是四大师傅进宫授课,冰凝则是督促福惠温故知新。因此福惠阿哥虽然年纪小,但是学问却是一点儿也不含糊,经典名篇已经背得头头是道,原本皇上就偏疼他,现如今学问一天天地增长,皇上更是对这个阿哥喜欢得不得了。
关于谢恩之事冰凝一直拿不定主意,然而当她看到眼前的六十阿哥正一副小大人的模样,摇头晃脑潜心学习,她的心扑通一下子跳了两跳。之所以纠结是否谢恩的问题,不就是自己舍不下这张脸吗?可是凭白无故承受下来这么大的恩典却是黑不提白不提地装作不知又实非君子之道,那就不如……故伎重施。
“福惠,今天的书都背好了吗?”
“回额娘,都背好了呢。”
“那你就给额娘先背一遍吧,万一你皇阿玛今天检查课业,也好提前有个准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好,好,背得真是一字不差,诗中的意思也全都懂得了?”
“懂得了,额娘!就是说大诗人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才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大诗人焦急万分……?”
“很好,很好。”
“额娘,儿子课业都学得好好的,是不是可以出去玩了?”
“今天还不行。”
“为什么?”
“今天额娘还要再教你一句诗,背好了这句诗,就可以出去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