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位师傅虽然博学多才,但他们除了皇子师傅外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参与朝政的大臣,也是和皇上一样为了国家大事而日理万机,真正能够用到教导几位皇子读书的时间少之又少,为此皇上又为几位皇子单独请了专职师傅。元寿和天申阿哥同年出生、自幼交好,几乎是同出同进、同吃同住,因此就为他们选定了一位师傅,即蔡世远。由于这两个阿哥才十五、六岁,正是读书求学的年纪,皇上如此安排当然是情理之中。
说皇上是一视同仁也好,或者说他是严格要求也好,对于已经将近二十岁的弘时阿哥,皇上竟然也是单独指定了一位专职师傅,即王懋竑。给弘时阿哥单独指一位师傅,既是由于他与元寿天申年龄差距较大,学业内容不同不定共同授课,也是因为皇上希望王懋竑能够在品行德行方面重点栽培。王懋竑虽然是后请的师傅,但是与先行一步上任的蔡世远两人“同侍内廷,卯入酉出,敬谨奔走”,由此可见皇上待三位皇子几乎应该是没有半点差别。
重选师傅的事情仿佛是给淑清母子吃了一颗定心丸,说明皇上待几位皇子阿哥仍是一视同仁,并没有因为此前紧张的父子关系而厚此薄彼。然而母子二人还不曾稍稍喘口气呢,转眼就到了八月份,在这个月里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那就是皇上对外公开抛出了秘密立储的论调,而且还立即将写有储君名子的上谕直接就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
皇上的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无疑是投下了一枚巨型炸弹,除了冰凝母子一个年龄太小根本就不懂事一个压根儿就不想让自己的儿子陷入储群纷争凭白招来祸端以外,剩下的三对母子全都陷入了慌乱之中。惜月从来都不是等闲之辈,当然是对元寿阿哥寄予了极大的期望;韵音虽然与世无争,但是自己的阿哥能够出人头地她当然还是满心欢喜;淑清就更是对储君视为囊中之物,志在必夺。
弘时阿哥虽然名为三阿哥,但却是实际的皇长子,更重要的是他的三个弟弟跟他一样,也全都是庶出,在这一点上,几个阿哥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无嫡立长是古训,因此在淑清和他的心目中,弘时理所当然就应该是被皇上写在上谕之中的那个人,为此淑清的心中暗暗不知道高兴了多久。
这一天,淑清终于认识到弘时阿哥越走越远,她就是连跑带爬都不可能再追得上他了。虽然每一个母亲在诉说“儿大不由娘”的时候都是面含抱怨心却暗喜,毕竟将儿女抚育成人是一件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然而对于淑清来说,这一天的到来并没有让她感觉到半点欣慰,相反整个身心充满的全都是恐惧与担忧。就算是一辈子争强好胜的她都不敢想像,自己的阿哥突然间变得如此胆大包天、恣意妄为,都说母凭子贵,然而眼前的这个曾经是她唯一的依靠,现如今却变成引发她恶梦连连的源头,这个不肖子孙早早晚晚都要成了皇家的罪人。
淑清确实是对弘时阿哥太不了解了,根本就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更不知道从前那个乖乖可爱的小阿哥怎么就变成了站在自己阿玛对立面的逆子。她实在是想不通,最后就只能是一股脑地推到他天性不会讨好他的皇阿玛,又有福惠阿哥夺了专宠,自身处境不妙,心情自然也就跟着不好,然后头脑一热就犯下了天大的错误。虽然淑清作为一个妇道人家,因着争强好胜的性子,也不可避免地肖想着未来储君的位子,然而对于自己的亲生阿哥变成这么一副不择手段、胆敢触犯天条的样子,她再是疼爱这个独子,却也是不敢再像从前那样无条件地赞同、支持他的所有决定和举动。
对于弘时阿哥胆大包天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淑清虽然也是恨铁不成钢,然而她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天这个局面的形成。其实只要好好地自我反省一番也就不难发现,所有的这一切也不能完全怪罪到弘时阿哥的头上。
弘时阿哥自从出生之日起地位一直都是非常的尴尬,虽然序齿第三,但是由于排在他前面几位兄长幼年即殇,于是这个序齿第三的阿哥成为了实实在在的皇长子。然而表面上看来好似风光无限的皇长子,其实这二十来年的人生道路走得却是颇多坎坷。
弘时阿哥的出生可谓生不逢时。才刚刚出生四个月,皇上的嫡长子弘晖阿哥即过世了,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当时还是贝勒爷的皇上情绪十分低落,因而对这位新出生的阿哥自然是忽略了许多。不仅仅是由于弘晖阿哥的早殇导致了皇上的情绪不稳,还有一个令他备受忽视的原因则是因为弘时阿哥当时还有一位亲兄长,弘昀阿哥,这可是皇上与淑清的长子。当时四贝勒府里最受宠的女人是淑清,而作为淑清的长子,在皇上心中的地位自是极其不同,仅次于嫡长子弘晖阿哥。因此弘时阿哥从一出生开始就一直处于尴尬地位,论尊贵,他比不过嫡长子弘晖,论受宠,他比不过自己的亲兄长弘昀,于是弘时阿哥在被众人忽略的目光之中渐渐地成长。
在弘时阿哥7岁那年,弘昀阿哥也过世了,一直在两位兄长的阴影下生长的弘时阿哥终于有了获得父母关注的机会,然而却是付出了两位兄长年幼的生命为代价的结果。虽然此后弘时阿哥成为当时四贝勒府的独苗阿哥,然而不管是皇上还是淑清,全都因为沉浸在痛失最受宠爱之子的巨大悲痛之中,弘时阿哥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多少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