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3章 重任

不过十三阿哥倒是没有太在意皇上的善意提醒,他只是要向皇上表明自己的决心罢了,皇上宁可冒着被廉亲王暗中颠覆政权的危险也要痛下决心平定西北叛乱,他怡亲王当然是不能够拖皇上的后腿,就算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确保银两到位。

“皇兄,您就放心吧,老十三说到做到!”

十三阿哥的办事能力早就是有目共睹,他绝对是凭自己的真本事才坐到如此高的职位之上,因为皇上可是一个眼睛里揉不得沙子之人,假若十三阿哥是草包一个,皇上念及兄弟情份只会给他一个闲职,而不是如此权高位重的总理事务王大臣。

现在有了十三阿哥的这个坚强后盾,皇上的心里总算是稍稍地踏实下来。从这一天起,军饷就成为压在皇上和怡亲王两人心头的一块大石头。银子的获得只有两个渠道,一曰开源,二曰节流。

所谓开源,首当其冲就是追讨,对于亏欠国库的银两,要求立即补交齐全。对于不能在期限内补交齐全,或是原本就是贪官污吏之徒,则实行第二个措施――抄家。一时之间,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低阶官吏,无论是京城还是外省,一场席卷全国、轰轰烈烈的打击贪官污吏兼充盈国库的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所谓节流,就是尽一切可能压缩支出,减缓发放官员俸禄、满朝文武节衣缩食,以全民总动员的姿态,力求将各项用度降到最低。就连皇上自己也是以身作则,皇宫各项开支用度全部减半,举一国之力,全力支撑西北平叛之战。

除了开源和节流两大问题之外,但是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时间”。筹措军饷哪里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除非现代社会滥发纸币,引得物价飞涨,几万元才能买一袋米,在三百年前的大清帝国,当权者还没有“聪明”到这种程度。

战事迫在眉睫,军饷物资一刻不到位,前方将士就会随时面临断军火断粮草的境地,战败的危险就一刻也不能消除。家里没有银子可以先饿两顿肚子,战场上没有枪炮弹药可就不是饿两顿肚子的事情,而是两手空空的将士白白牺牲送死的事情,是城池失陷、断送江山的事情。

除了时间上等不及之外,由于现在正值隆冬季节,所需军需物资要比其它季节成倍地增长。所有这一切都沉重地压在皇上和十三阿哥的心头,许久都喘不过一口气来。

皇上一边随声附和十三阿哥,一边不由自主地用手按了按胸口,十三阿哥所担心的事情,对他而言何尝不是同样的忧心忡忡?只是这逼上梁上被迫打的一场硬仗,连他这个一贯自负至极之人都是心里没有半点底,甚至比当初继承大统的时候还要更加的没有把握。至少那个时候是知己知彼、百战不贻,而现在则完全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不仅是指京城的局势,也包括青海的实局。

心里就像明镜似的皇上再度陷入了沉默之中,此时此刻即使是面对自己最为亲厚的兄弟、最为亲密的战友,他仍是放松不下半点,毕竟这是一场赌上身家性命的硬仗,他义无反顾地踏上这条平叛之路,老十三呢?他实在是不敢想像,假若有朝一日落得一个满盘皆输的结局,他虽然并不后悔今天的抉择,却是觉得他的列祖列宗,愧对追随了他大半生的十三阿哥,愧对挚爱他的家人,愧对忠心耿耿待他的臣子,愧对惨遭战火涂炭的百姓……

十三阿哥果然是与皇上“心有灵犀”,此时眼见皇上再度陷入沉思之中,就已经大致知道了他心中所想,于是犹豫再三,终是鼓足勇气向皇上直接开口道:“皇兄,您无论做什么决定,臣弟一定全力以赴、万死不辞!您就下令吧。”

“知朕者,老十三也!你猜得不错,朕确定是已经下定了决心,只是刚才没有跟满朝文武大臣们提起的原因,还是朕想要跟你先交个底,因为这场平叛,事关重大,而十三弟你的责任也非常重大。”

“皇兄,您就派臣弟去西北吧!臣弟知道您有为难之处,不管是老十四还是年羹尧都不值得信任和重托,延信又是文官出身,历练不足,而且这个罗卜藏丹津绝对不是当年那个策旺阿拉布坦可以比得上的。所以,臣弟虽不敢妄自尊大,但您也知道,臣弟曾经也有过多年的带兵的经验,且从不曾惧过战事,就算是为国捐躯也是死而无撼,至于弟妹那里,您就更不用担心了,她一个妇道人家当然是要唯夫命是从,所以,您全都放心好了……”

十三阿哥这番赤胆忠心之语,说得皇上也如同年轻了二十岁似的,登时热血沸腾起来。他感谢老天,有十三阿哥辅佐,是他这辈子里大的幸事。

“老十三,有你这番话,朕就知足了。朕知你心,所以朕不会舍不得用你,相反,朕还要全都依靠着你呢……”

“太好了,皇兄!您这就传圣旨吧,臣弟只需今日回府安排一下,明天一大清早即刻就能出发!”

望着没有半点犹豫,恨不能立即着手调兵遣将即刻前往西北的怡亲王,皇上感动之余又忍不住童心未泯地与十三阿哥开起了玩笑来。

“你放心,上战场是一定的,朕说过,不会舍不得。不过,你的战场不是在西北前线,而是在京城这里。”

“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