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0章 怡怡

当高无庸前来禀报怡亲王求见的时候,皇上还不待与十三阿哥见面就立即意识到了他此番前来的目的是什么。实际上皇上一直认为他为敏妃争取的优厚恩典是十三阿哥理所应当的,根本不值得他前来谢主隆恩,不过既然他已经等了这么长时间,皇上心中惭愧才赶快迎了出来,否则以皇上的脾气禀性,断断是不会接受他的这番谢意。现在眼看着躲不过,十三阿哥执意又提起了那道上谕的事情,皇上无奈,只得是充傻充愣,故作不知,不过这副迷茫的样子还真就唬住了怡亲王,诧异才不到半天的功夫怎么他的皇兄就忘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去了?

“回皇兄,就是……就是您今天下午说的那个赐臣弟额娘祔葬皇阿玛地宫的那道上谕。”

“噢,你说的是那道上谕呀,唉,贤弟应该不是不知道‘君无戏言’这四个字吧?让朕收回成命实在是为兄实难从命呀!”

皇上说完为了掩饰自己的心虚赶快抄起炕桌边的茶盏轻啜一口,又给了怡亲王一个爱莫能助的表情来力证自己的有心无力。十三阿哥岂是这么两句话就能够轻轻松松地被打发走的?他这次前来可是抱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定决心,断然不会只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更不是虚情假意一番。

“皇兄,就当臣弟是恳求您,还望您收回成命吧。”

一边说着,十三阿哥一边就势下了炕来,双膝一跪就再也不说不动。皇上一看这个情势当然知道怡亲王这回是动真格的,于是也不敢再端着架子,而是赶快也得炕来,一把就将十三阿哥扶了起来。

“老十三你这是干什么?!不是朕不答应你,真的只是君无戏言,上谕岂能朝令夕改?”

即使皇上亲自下炕相扶,十三阿哥仍是执拗地不敢起身,同时抬起头来,目光烔烔地望看他的皇兄,朗声说道:“皇兄,您可是知道现在不管朝堂还是坊间都有些什么传闻吗?”

不提传闻还好,一提起“传闻”两字,皇上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廉亲王一伙极尽造谣之能事,搞得他腹背受敌、狼狈不堪的样子,心中的火气登时就大了起来。

“朕不管有什么传闻,朕就是要这么做,如果有人不满,甚至造反生事的话,就让他们闹去,朕倒要看看他们能闹出一个什么结果来!”

毫无疑问,皇上为了心中奋斗了大半辈子的梦想,在终于得到的同时也失去了太多太多。虽然他是明事理之人,知道得与失的必然联系,只是当他与十三阿哥再也不可能你一拳我一脚地比试身手,再也不能彼此间肆无忌惮地混说玩笑话,再也不能由着两人的性子今天跑马西山明天纵酒湖畔的时候,一种回天无力的挫败感不停地啃噬着他的心。他是多么地希望就算是什么都做不了,他仍然还是怡亲王那个最最疼爱的四哥啊!现实却又是那么的残酷,从“四哥”到“皇兄”,虽然只是两个字的差别,却是一条万年鸿沟,十三阿哥瞻前顾后不敢逾越,皇上有心无力深沟难平。

此时此刻,面对这个再也回不到从前的十三弟,皇上纵使有多少感慨万千最终全都化作了顺应天意,毕竟强扭的瓜不甜,水到渠自成,他对十三阿哥的兄弟情份有日月可鉴,强求更会适得其反,等到怡亲王什么时候自觉自愿地与他这个皇兄不再刻意生分客套的时候,就说明他们兄弟两人终于可以回到曾经的从前了。想明白了道理,他也就不再纠结于十三阿哥那番君君臣臣的理论,赶快开口转移了话题。

“来来来,赶快里面坐吧。”

一边说着,皇上一边将手臂搭上怡亲王的肩头,生怕他再客气,皇上又赶快继续说道:“自从朕登基以来,整日为政务所忙碌,咱们兄弟好久没有这么随意地谈谈了。”

“皇兄所言极是,臣弟也是格外怀念那些日子呢。”

说话间之两人就来到了里间屋,在皇上的力邀之下,最终是在炕桌两侧分宾主落座,高无庸亲自上茶,又极有眼力劲儿地放下里间屋的帘栊,驱走了端茶送水的太监宫女们,独自一人在外间屋候着。

待屋子里再度安静下来之后,皇上才又重新开了口。

“既然你也如朕一般格外念想那些日子,那今天朕就问问你,你可知朕为何将你的亲王封号定为‘怡’字?”

作为与皇上亲密无间、默契有加的十三弟,作为博学多才、文武双全的十三阿哥,怡亲王在皇上下发晋封的当时就立即明白了皇兄的良苦用心,因此即使是皇上现在突然问起来其中的奥妙和蕴含的典故,他自然是不假片刻思索就对答如流。

“回皇兄,臣弟不才,既然皇兄问到这里,臣弟就斗胆妄自揣度圣意一回,如有不当之处,还望皇兄恕罪。”

若是从前的十三阿哥早早就有问必答了,哪里像现在这样,回复之前光是客套话就说了一大车,什么臣弟不才,什么斗胆妄自揣度圣意,什么如有不当还望恕罪,皇上越听心中越不是滋味,越听心中越是有气,于是还不待十三阿哥说完就开口道:“你这番话朕听得耳朵都已经起茧子了,若是再啰嗦下去,朕可是要昏昏欲睡呢。”

“误了皇兄时辰,臣弟实在有愧,那就长话短说,臣弟窃以为,‘怡’字,当出自《论语—子路》: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皇兄借此向世人表明与臣弟的兄弟情分,不知臣弟此番领悟得当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