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就是天遂人愿!就在皇上急于向太后发难却苦于没有一个像样的借口的时候,高其倬犯下的这个低级错误竟然主动送上门来,而且还是将他与十四阿哥并列写在了一起!
皇上是老谋深算之人,如果是在以往,他断不会如此匆匆忙忙地就下发此等上谕,毕竟高其倬从前的身份很是敏感,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实难令人信服,更何况这一次十四阿哥被无辜拖下水,如此智慧的皇上应该能够看得出来,这一定是高其倬精心策划的一个计谋。
现在皇上已经坐稳了江山,站队问题刻不容缓,虽然他对八阿哥一直格外礼遇,八党成员只要没有犯下大错,也都继续留任,然而高其倬是个精明人,当然知道皇上从来都是一个锱铢必报之人,而皇上的手段也从来都是出其不意,现在的太平盛世并不意味着永久的歌舞升平,早早晚晚他们都有被皇上秋后算账的那一天。然而高其倬少年得志,就像年二公子一样,也是一个自幼就心高气傲之人,从来都不屑于像其它的臣子那样不顾礼仪廉耻地卖主求荣。怎样才能既主动向皇上示好,摆脱了八党身份,又不露痕迹、留得体面尊严,尽早向皇上身边靠扰呢?
当宫中的各家眼线耳目悄然传递出贵妃娘娘早产、小阿哥早殇的消息之后,高其倬当然是第一时间就知晓了。他可是凭借自己的真本事坐到了如此高的官职,头脑自然是极其敏捷,一听到这个消息,当即就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皇太后与皇上的恩怨由来已久,当皇上还是四皇子的时候就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特别是皇上登基以后,这对母子之间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现在贵妃娘娘因为皇太后而早产,小阿哥殇了,贵妃娘娘命悬一线,遭受如此重创的皇上怎么可能咽得下这口恶气?皇上急于需要一个出气发泄的借口,而他高其倬则急于需要一个洗脱八党身份,尽快加入保皇党的机会。
真真的是天遂人愿,就在高其倬绞尽脑汁之际,宫中传出了噩耗,却成了高其倬翻身的契机,这是他向皇上真心诚意献上的一份宣示效忠的大礼,万岁爷应该笑纳吧。
五月十三日,是福沛阿哥诞生即殇的第三日,也是冰凝从死亡边缘清醒过来的第二日,正沉浸在万分悲痛中的皇上并没有忘记手中的公务,相反更加的兢兢业业,同时也没有因此而耽搁了一项并非紧急的事项,那就是下发一道谕旨:“革去十四贝子禄米,高其倬革职留任。”事出总要有因,治罪也要有响当当的罪名,而十四阿哥被革去禄米以及高其倬被革职留任的理由非常简单,就是高其倬在上报的奏折中,将十四贝子与皇上并排写在了一起。
这件事情绝对不是十万火急,然而在小阿哥刚刚,冰凝生死未卜之际,皇上急不可奈地对十四阿哥和高其倬痛下杀手,原因当然是耐人寻味。
要知个中缘由,先从几个常识说起。今人常说的“俸禄”,其实是是“俸银”和“禄米”的总称。古代官员的俸禄,以粟米(粮)计算,因此称为“禄米”。然而到了清代以后,历代帝王们不但热衷于学习汉文化更热衷于实施变革与创新,于是体现在官员的薪酬发放方面则是演化为俸银与禄米两种,按不同身份和职司可分为八大系列。每年春秋两季分别下发,春季以正月二十为限,秋季以七月二十为限。
再说说这个奏折。清代的奏折书写有严格而明确的规定,即在奏折中如遇皇上、皇考(先皇)、皇妣(先皇后)等位居最高等级的人员称呼时,这些称呼要高出本行字两个字的位置(古代书写为竖版,因此是‘高出’两个字),此外这一行写下这些最高等级人员的称呼之后,整行都不能再写任何字,后面的文字要另起一行开始书写,以示对这些人员的尊敬。
高其倬是两朝元老,然而在奏折书写方面竟是如此的不用心,以致犯下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居然在给皇上的奏折上,将十四阿哥与皇上并写在一行中,这是一个多么严重的失误!皇上这些天正在处心积虑地找十四阿哥的茬儿呢,这送上门来的大好机会岂能错过?于是二话不说,直接以大不敬的罪名,革去了十四阿哥的禄米。
从旁人的眼光来看,这一回十四阿哥完全是被高其倬的疏忽大意给拖下了这趟浑水之中,然而皇上能够在丧子之痛的同时,竟然还能够分出一部分精力来对十四阿哥穷追猛打,看似极其不合常理,而且十四阿哥的获罪完全是凭白无故地受了高其倬的拖累,似乎是个天大的冤情,到底是皇上在实施暴政,还是十四阿哥确实罪当如此?要想弄清这个问题,还是要从这几个人的渊源说起。
要说高其倬,完全就是年二公子的翻版,两个人的年龄虽然差了有几岁,但却是走了一条几乎一模一样的致仕之路。早在康熙三十三年,年仅19岁的高其倬参加殿试,中三甲第八十九名进士,选任翰林院庶吉士。随后告假归故里,闭户读书数年后才开始就职,被授予翰林院检讨一职。康熙五十九年,出任广西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