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原本就是汉学造诣极深之人,因此为女人们确定封号这件事情对他而言完全是轻而易举、信手掂来。
首先是淑清。对于淑清,皇上因为曾经的爱之深,以至于现在的痛之切,特别对姐妹们不能和睦相处,对弘时一味骄纵令他很是心存芥蒂,因此对于她的封号,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齐”字。出自《论语·述而》:子之所慎:齐,战,疾。意即“孔子平常非常小心注意的事情就是:齐、战、疾。”
在这里,“齐”作为通假字,与“斋,斋戒”相同,即“齐”与“斋”同义。古人在祭祀前要沐浴更衣,不吃荤,不饮酒,不与妻妾同寝,整洁身心,表示虔诚之心,谓为“斋戒”。而齐斋同义,清心寡欲谓之斋,古人在举行国家大典或祭天地祖宗的时候,便要斋戒。所谓“斋戒”就是清心寡欲,因此斋指的就是内心的修养,气质的变化,在《礼记》中变化气质第一步工夫,就是要“斋心”,“毋不敬,俨若思。”。所以孔子认为“斋”是最谨慎的三件事情之一。
皇上当然是希望淑清能够言行谨慎、清心寡欲,因此将她的封号确定为“齐妃”。
对于惜月,皇上首先想到的是“熹”字。“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母凭子贵的惜月,前程当然是一片光明。虽然将来哪一位皇子能够继承大统尚不可知,但小小年纪的元寿阿哥已经将天申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至少也会被封为亲王,这是不容质疑的事实。因此,惜月的封号被确定为封“熹妃”。
对于韵音,这样一个温顺贤淑、慎言谨行、宽厚仁爱的女人,皇上只用一个“裕”字就充分体现了她最美好的品德,因为包众容物谓之裕,于是韵音的封号被确定为“裕嫔”。
对于春枝,他的第一个女人,皇上选择的是“懋”字。懋,同“茂”,盛大之意。但实际上,他的本意并不想选取盛大之意,而是取了懋字的另一个含意,即“美好”之意。作为皇上的第一个女人,作为他人生中的第一次,留在心中的永远都是最为美好的记忆。因此,春枝的封号被确定为“懋嫔”。
关于后宫册封这件事情,皇上当然有他自己的考虑,而且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当然也是痛苦抉择的结果。
虽然说他只有七个女人,而后宫有品级的编制是十四个,但是严于律己的皇上不但待旁人苛刻,待自己的女人也是一样。
在明明有皇贵妃可设的情况下,他只给了冰凝“贵妃”的品级,在明明可以有两个贵妃可设的情况下,他只给了淑清“妃”的品级,明明可以“四妃六嫔”可设的情况下,只定下“两妃两嫔”。由此可见,这一次的册封,他是对事不对人,无论是品级的确定还是人员的安排,都力求“严格”、“公平”。
实际上,皇上直到最后将两份手谕交给礼部之前,仍是仔仔细细地看了好几遍才交到高无庸的手中,那个时候,他仍在做着最后的思想斗争,做着关于给冰凝如何定品级的思想斗争,做着是将她册封为“贵妃”还是“皇贵妃”的思想斗争。
如果不考虑任何其它因素,他当然想都不想就会册封他最为心爱的女人为皇贵妃,给不了她皇后的尊荣,他已经是万分愧疚、追悔莫及,而皇贵妃,相当于副后,他当然要毫不犹豫地将她册封为皇贵妃。然而,皇上虽然身为天子,但他也只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只要是人就要考虑世俗的目光、人间的烟火。
正因为对冰凝的极度宠爱所以才不想让这份宠爱成为她初入皇宫的负担,在安排宫殿的时候已经极为偏心了,如果在品级上被封为“皇贵妃”,将其它人远远地抛在后面,皇上担心会引发众人的不满和敌对情绪。为什么册封了“皇贵妃”就是将众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呢?“皇贵妃”之后不是还有“贵妃”吗?确实是“皇贵妃”之后还有“贵妃”,然而在以苛责著称的皇上的眼中,其余所有的女人之中,他自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女人具备了“贵妃”级别的品行。如果冰凝被封为“皇贵妃”,在“贵妃”空缺的情况下,冰凝与众人之间拉开的差距实在是有些太大了,大到足以成为对立面、足以树敌的程度。
此外,他还有一件事情没有完成,那件事情足以妨碍到了冰凝晋封“皇贵妃”,因为如果冰凝一开始就被册封为“皇贵妃”,而“皇贵妃”的前面就只有“皇后”了,也就是说,只要雅思琦一天在世,她就一天都没有再继续晋封的理由,而如果她一开始只是被封为“贵妃”,将来在那件事情中,她还能有继续晋封的机会。对此,皇上的心中也是也苦闷又无奈,所以才会在最后将手谕交到礼部之前,又左思右想了好久,最终在开口吩咐高无庸之前,又默默地在心中下了一番决心。
原谅朕,这一次又要让你受委屈了,其实朕的本意并非如此,只是你我都生在这个俗世上,就有摆不平、摆不脱的俗事情。为了大清的江山,朕唯有如此,希望你能体谅朕的良苦用心,因为朕要为你,也要为自己,筹划一个万全之策。另外,朕也知道,对于朕的这些恩典,你从来都看不上眼,尽管如此,朕还是要对你说一声“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