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6章 两嫔

“今日朕有一事,还请两位母妃鉴谅。想必您们此前也已经知道了皇阿玛留下的遗旨,儿子因为谨遵皇阿玛的圣意,不能令您们到皇弟的府邸颐养天年,朕深感愧疚……”

“皇上快快不要这么说,这让我们心里实在是不安。这事情是你皇阿玛定下来的,自是不能怪罪到你的头上……”

“即便如此,儿子仍是难以心安,不过皇阿玛如此安排,反倒是给了朕一个机会,令朕有机会为您们尽孝。若是只从这一点来讲,朕还是要感激皇阿玛的此番安排。朕向两位母妃保证,您们在宫中的生活,除了不能与十六弟和十七弟朝夕相处这一件事情不遂心意以外,其它的方面,绝不会比在宫外差了一丝一毫,朕一定会像您们的亲生儿子一样,甚至要比老十六和老十七做得更好,尽心尽意孝敬服侍您们……”

“皇上,你的心意我全都知道,能出宫,我们当然是万分欢喜,不能出宫,我们也不会怨天由人,不管在哪儿都是这一辈子,在宫里,我们还多了皇上您这个儿子,这可是多少辈子都修不来的福份呢!而且,我再给皇上说一句贴己的话,不管是进是退,是苦是甜,老十六在哪里,我就在哪里,所以,您大可放心,从我这里,断是不会有任何为难与你的地方。”

与勤太嫔相比,密太嫔更加深谙权术之道,毕竟她服侍先皇的机会要比勤太嫔多了许多,因此或多或少、耳濡目染地也从先皇那里学到了不少处世之道。现在这个形势下,她当然是非常清楚,不能到自己儿子的府上颐养天年的同时就意味着距离搬离延嬉宫为时不远了,这是大势所趋,谁也回避不了。今天,皇上能够在百忙之中特意抽出时间来亲自给她们一个交待,还不是看在十六和十七阿哥的面子上?皇上给了她们一个这么大的台阶,不仅仅是前来解释为什么没有网开一面,恩准她们出宫,同时也是希望她们能起个表率带头作用,主动搬到慈宁宫去。如果她们连这么点儿眼力劲儿都没有,岂不是向皇上摆明了她们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其实在接到高无庸传来的口信之后,密太嫔就开始了不停地思考,猜测了不下十几种可能,也想出来了十几种对策,待皇上开口说出这番恳请鉴谅之类的话,密太嫔的心中总算是即刻踏实了许多。既然大家都是坐在一条船上的人,与其被动地接受皇上的安排,还不如主动地表明姿态,既是给自己留下来一分体脸面,也是为十六阿哥挣得更多的政治资本。

常言道:几家欢乐几家愁。当宜太妃、惠太妃、荣太妃等人得到皇上的亲笔手谕,各自欢天喜地地着手准备搬到恒亲王府、廉亲王府和诚亲王府的时候,后宫中那些没有儿子的先皇嫔妃除了满眼羡慕之外就是哀叹自己的肚皮不争气。然而还有两个人,她们也都育有分府单过的成年皇子,也具有一定的品级,在后宫中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还是皇上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境遇却是天壤之别,对此,她们的心中格外不是滋味。

这两个人就是密太嫔和勤太嫔。密太嫔是十五、十六、十八阿哥(八岁即殇)的生母,勤太嫔则是十七阿哥的生母,十五阿哥与世无争、无帮无派,十八阿哥早殇,而十六和十七阿哥全都是皇上的左膀右臂,因此这两位太嫔不仅不是皇上的敌对势力,相反还是皇上难得的需要格外倚重的力量。

密太嫔与勤太嫔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先皇在世的时候就是宫中颇能说得来的两个人,随着各自的儿子纷纷成为皇上的追随者,相同的利益诉求令她们之间自然而然地更加亲密起来。当最后尘埃落定,是皇上登上九五至尊之位之后,两位太嫔都是苦尽甘来、喜极而泣。从前因为资历所限,她们既不能像宜太妃等人那样倚老卖老,也不能像和太妃那样持宠在身,而是一辈子小心谨慎,无论是服侍先皇还是,半步都不敢错,尽管她们都有极受先皇器重的儿子可以母凭子贵,但是在后宫中的地位极是尴尬。

现在好了,皇上继承大统,十六和十七阿哥两人的风光一时直追怡亲王,特别是十六阿哥,因为庄亲王无子,这顶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直接戴到了十六阿哥的头上,十七阿哥也从无官无爵的光头阿哥一步晋升为郡王,在宜太妃、惠太妃等人灰头土脸的时候,密太嫔和勤太嫔也终于母凭子贵地扬眉吐气起来。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她们的好心情没有持续太久,就因为先皇这道“随子归邸而居”的遗旨令心情登时降到了冰点。她们不是有权倾一时的十六、十七阿哥吗?能够到自己儿子的府邸颐养天年不是最令人羡慕的事情吗?她们怎么还会如此唉声叹气、心烦意乱呢?

原来,密太嫔和勤太嫔今年才是四十多岁,而先皇遗旨中能够达到“随子归邸而居”的条件却是有两个:一是先决条件是儿子分府单过,否则儿子连自己的府邸都没有,怎么可能赡养他们的额娘?第二个就是出宫的太嫔太妃们年龄要年满50岁。这后一个条件或许是先皇出于为了避免有伤风化、有损皇家脸面的事情发生而提出来,但正是这一条,将密太嫔和勤太嫔牢牢地禁锢在了宫中,空有两个手握大权的亲生儿子,空有先皇的遗旨在手,却是享受不到半点恩惠。特别是眼看着宜太妃她们都欢天喜地去了儿子的府上,连惠太妃都能指望养子而脱身苦海,特别是廉亲王还是皇上的冤家对头,她们空有身为皇上心腹的儿子,却是连八阿哥、九阿哥的额娘都不如,这让两位太嫔怎么能够心平气和?

然而她们再有多大的怨气与不甘,都无法把心中这口憋闷之气撒到皇上的头上,毕竟皇上也是在严格执行先皇的遗旨。两位太嫔联手向皇上提出请求,希望看在十六和十七阿哥的面上,对她们网开一面?如果皇上对她们格外恩准,对其它不够条件的太嫔太妃也否也要求网开一面?那不是要皇上陷入两难的境地吗?她们在后宫中,面对宜太妃等人的嚣张对抗,非但不能助皇上一臂之力,现在反而要扯皇上的后腿,既是给皇上添乱,更是给自己的阿哥添乱。

深明大义的两位太嫔虽然空有心中极是难过,但是她们左思右想之后,最终不得不割舍了母子之情,为了各自儿子的大好前程,不得不选择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