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3章 寝宫

幸好,幸好,养心殿现在虽然成为宫廷造办处,但是在六十年前,这里可不是什么匠人聚集的造办处,而是帝王的临时歇息之所,顺治皇帝不但经常在此居住,而且最终也是病逝于此。也就是说,养心殿原本就是帝王居所,原本就是显赫之地,只不过先皇在位的时候自行变改了这座宫殿的用途,现在皇上选择这座宫殿作为寝宫,只不过是恢复了这座宫殿所应有的地位和功能罢了。

至此,皇上坚定了将养心殿作为帝王寝宫的决定,只是六十来年的造办处,若是想要恢复原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腾退、清理、打扫、粉刷、装饰,一系列的工作全都需要时间。不过好在确定了寝宫之选方案,这些都可以一骨脑儿地交给身边的苏培盛,只待假以时日全都可以迎刃而解。

终于完成了一件大事,此时的皇上浑身顿觉备感轻松,于是又无限留恋地环视了一番这座既熟悉又神圣的宫殿,才缓缓转身离开。

第二天就出了正月,然后是先皇百日大丧结束,再后来经过半个多月的紧张劳作,养心殿终于清理修整完毕,具备了入住条件。于是他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在春寒料峭的早春二月离开居住了四个月的乾清宫东庑,正式搬入养心殿。

搬入养心殿的皇上继续马不停蹄地忙于的永无止境的政务,他既不能停下来,也不敢停下来,既是国家大事需要他,也是他需要国家大事。新的政权百瑞待兴,需要他的全力以赴;而他也需要这些繁忙的政务来麻醉自己,因为他害怕自己一旦停下来,就会止不住地思念他的皇阿玛,思念他的仙子,这两个他此生深深挚爱的人,一个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一个更是阴阳两隔,永远地离开了他。

特别是他的皇阿玛,无论何时想起来,他的眼睛都会不由主地湿润起来。尤其是现在这种时刻,夜深沉、人初静、思无边,先皇的音容笑貌再一次浮现在他的眼前,再一次深深地触动他思念的情怀,终于击溃了他勉力筑起的心理防线,难以自持,无法自拔之下,令他无法再继续强撑下去,他必须寻找一个足够强大的后盾才不致被打倒。于是顾不得唤上高无庸,皇上立即起身,直奔乾清宫而去。

冰凝被皇太后扣留永和宫的风波暂时平息下来,虽然结局是那么的扑朔迷离,然而刚刚登基的皇上政务实在是太多了:先皇的大丧还在继续,国家日常政务不能停,还要警惕和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明枪暗箭,等等。因此皇上不可能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冰凝为何蹊跷归来这件事情上,不管怎么样,冰凝已经平安归来,现在每日都在潜邸踏踏实实地安心养胎,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这其中若是再有什么阴谋诡计,他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以皇太后和十四阿哥为首的内忧算是暂时解除,以廉亲王为首的外患也在表面上日趋平静,雍正元年已经正式开始,大清帝国的历史车轮平稳驶入崭新的时代。

当一切都逐步趋于步入正轨之后,皇上也需要为自己的事情考虑一下了。因为先皇大丧,既是来不及更是出于敬畏心理,他没有立即入主乾清宫正殿,而是暂居在东庑。何谓“庑”呢?就是堂下周围的走廊、廊屋,比如廊庑,庑殿。由此可见,“庑”只是一个附属性建筑,在先皇大丧期间作为临时性的住处还说得过去,如果未来一切步入正轨之后仍是长居于此,不但与帝王的身份极其不相符合,而且实际生活起来这里也是非常不方便,房间不够多,设施不够齐全,等等。

既然未来不能将这里作为长期永久的居所,那么待先皇大丧仪式结束之后,皇上再入主乾清宫不就可以了吗?这个表面上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对于皇上而言,却是困扰了他很久的一段时间。

按规矩来讲,皇上按照惯例如此行事没有任何不妥。顺治皇帝是第一位入主乾清宫的大清帝王,先皇是第二个,自继位之日起就搬来这里,一直到驾崩之时。因此作为第三代帝王,皇上从遵循祖制与先例的角度来讲,不但没有任何不妥,而且是名正言顺、天经地义。然而事实却是,他竟然无法说服自己,像他的皇阿玛那样直接入主乾清宫,因为他与先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成长轨迹,在入主乾清宫这件事情上,表现自然不同。

先皇以八岁幼龄登基,对于他的皇阿玛——顺治皇帝没有太多的父子亲情,而且先皇的登基完全是在孝庄太皇太后的一手操控之下完成的,没有任何自主选择的余地。而皇上则不然,他是中年登基,与先皇有着四十余年的非常深厚的父子之情,同时皇上又是一个心智完全成熟的成年人,对所有的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看法,因此面对先皇生活了六十年的寝宫,怀着深深敬畏与浓浓不舍之情的皇上无论如何也无法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做出“鸠占鹊巢”的不孝之举。

乾清宫是大行皇帝的寝宫,皇上自从出生之日起,就陪伴在先皇身边,无数次地进出这座宫殿,亲眼目睹、亲身经过了这里所发生的一切,或重大,或微小,或喧嚣,或沉静,或繁华,或落寞,经年累月上演的人生百戏,从不曾错过任何一幕。因此乾清宫对于皇上而言,近乎于一座圣殿,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