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0章 善小

实际上,皇上早就萌发了对所谓的宫规做出大刀阔斧变革的想法,缩短宫女宫内当差年限仅仅是其中的一项内容而已,而且是当他还是皇子的时候萌生了此意。今天秋婵的事情,只是一个导火索,一个催化剂,令皇上长久以来早就想要进行变革的事项有了一个恰当的助推器。因此他当即决定,自他雍正朝开始,所有的宫女都自二十五岁起即可出宫回家,除非自己想要继续留在宫中当差,则另当别论。

每当皇上充分运用手中的权力实现了大至国计民生,小到废除贱籍等等各项或重大或微小的变革的时候,心中总是更加的踌躇满志、更加的意得志满,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不过当他与秋婵达成私下交易之后从中获得的内情竟然是再度验证了此前苏培盛和雅思琦的禀报,对此他的心中格外不是滋味,原来皇太后同意放人的真正原因竟然果真是因为十四阿哥的缘故!

当苏培盛和雅思琦向他禀报的时候,由于突然间听到冰凝回来的消息,猝不及防之下认为其中必定有诈,因此皇上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与皇太后展开新一轮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法,结果哪里想到冰凝不但出人意料地顺利接了回来,而且秋婵的回复再度提及了十四阿哥。

为什么每每冰凝遇到事情总会有十四阿哥纠缠在其中?皇上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这个问题,特别是秋婵在回话中,左一个“十四爷”右一个“十四爷”,令他的心中一会儿酸意浓浓,一会儿高度警觉,于是怒不可遏之下,当即命高无庸:“速请大福晋过来回话!”

实际上,即使皇上没有发话,雅思琦也是早早就做好了前来回话的准备,因为自从送走冰凝之后,她一直都是坐卧不宁,即使三更天都不敢更衣歇息,仍是苦熬时间,因为以她对皇上的了解,他怎么可能不找她问话呢?毕竟天仙妹妹是她亲自接回来的,又是她亲自送走的,皇上那么看重冰凝,怎么可能不想知道其中的详情呢?因此她这大半天的时间里完全是寸步不敢离开景阳宫半步,就是生怕什么时候皇上找她回话,而奴才却找不见她,误了给他回话的时辰,毕竟他的时间是那么的宝贵,实在是耽搁不起。然而她左等右等,一直都等到三更天了,还是没有等来皇上的传旨,难道说这中间出了什么变故?还是说皇上实在是忙得连这么大的事情都顾不过来了?

眼看着三更天已过,如坐针毡般的雅思琦终于等不下去了,赶快吩咐红莲前去打探一下前面是情况,总是这么干等着也不是办法。结果没一会儿红莲就回来了,告诉她家主子,现在秋婵正在皇上那里回话,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完。听到这个消息,雅思琦的心里终于踏实了许多,也令她更加坚定了继续等下去的决心。果然没过多久,她就等来了皇上的传旨。

听到奴才传旨,雅思琦半秒钟都没有敢耽误就急急地赶赴乾清宫东庑,伴随着高无庸的高声通报,还不等皇上发话她就疾步进了屋来,只见房里空无一人,不要说秋婵,就是皇上也不见踪影。这是怎么回事儿?

秋婵一边惊喜万分地回着“多谢万岁爷大恩大德”,一边实心实意地磕起了响头。秋婵的一举一动完全都在皇上的意料和掌握之中,见此情景,知道火候已经足够了,于是不露声色地再度旧事重提。

“你现在是不是已经想起来娘娘为什么将年主子送出宫了?”

“回万岁爷,十四爷今天进宫给娘娘请安,说是前天请了京城大名鼎鼎的胡道长到贝子府做法事,……”

秋婵根本就不知道这是十四阿哥的苦肉计,因此她哪里敢实话实说?这若是让皇上知道了,完全是因为十四爷在一旁扇风点火,先说年主子是狐狸精,后又撺掇皇太后娘娘将这个狐狸精赶到皇上身边来祸害,岂不是明摆着要再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吗?可是皇上正步步紧逼、严阵以待等着她的回话!她不回答就是死路一条,可是她回答,将来如何面对十四阿哥和皇太后娘娘?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现在她向皇上招供的这一切不出半天功夫就能一字不差地传到皇太后的耳朵里,因此她秋婵照样还是死路一条!

反正早晚都是死,被逼入绝境的秋婵反倒是没有了任何顾虑和思想包袱,索性胆大包天地和皇上谈起了条件,她自己死不足惜,她的家中还有二老需要孝敬,她只盼自己死了以后可以让二老凭她用这条命换来的银子能够颐养天年,也算是他们没有白白生养她这个女儿。

尽管冰凝毫发无损地回来了,然而却是不明不白地回来了,皇上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因此急于知道真相的他在吩咐高无庸传秋婵进见之前好好地深思熟虑了一番。想来想去,他最终还是将目光放在了秋婵的身上,毕竟只有秋婵是娘娘的近侍,放眼整个儿永和宫,除了秋婵,相信不可能再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知道最真实的消息,包括王长有。因此他唯有从秋婵这里才能寻到突破口,至于是威逼还得利诱,皇上直到现在还是有些吃不准。虽然他看人一向很准,知道秋婵是个本分的奴才,但是因为他与皇太后闹僵到这种地步,皇太后就剩下她这么唯一的一个心腹奴才,如果用重金收买她的话,也不是没有可能,因此皇上打算走一步看一步,见机行事。

事情果然与他的预想没有差多少,就连秋婵这么本分的奴才都胆大包天到敢跟他这个皇上讨价还价的地步,这若是在以往,皇上早就第一时间拍案而起、怒不可遏了,然而这一次他竟是破天荒地忍住了,不但没有任何过激的举动,甚至连一句斥责都没有。

一方面他是受制于秋婵,急需得到最真实的情况,如何稳住她才是最重要的,怎么可能再去刺激她呢?若是最终再弄个鱼死网破、畏罪自尽,对谁都没有好处,特别是他。秋婵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宫女,而且早早就看透了,她的性命根本就不可能属于她自己,或是皇上或是皇太后,掌握着她的生杀大权,因此生死对她而言,并不是非常重的砝码。而皇上却不一样了,他既是为了冰凝,为了自己的江山永固,才会极其看重秋婵的口供,当然要千方面计地从秋婵这里寻得珠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