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高一下学期3

中国式陪读 栀子伊雅 4774 字 11个月前

3,

爷俩见面,顾小洋虽然没有表现的有多欣喜,但是能看到父母同时出现,还是多多少少有点惊讶和小高兴,但很快就被他掩饰掉了。他表现的异常平静,不过在顾事的诱导下,顾小洋还是狠狠的夸了一下他的新车,华语心里不得劲儿了,儿子说的也太直接了,说她的车本来就没有他爸的车好吗。外形没有这辆好看,里面又没有这辆宽敞。赤裸裸的夸奖,然后顾小洋根本不知道伤害了他妈妈的自尊心。当然,华语虽然心里不太舒服,但一想也没什么,自己买代步车,只不过是为了方便,能拉着老妈和儿子兜风就够了。自己的车又便宜又省油,这是她觉得最赞的地方,她又不用买豪车跟别人攀比去。

顾事听到儿子的赞叹,更是不知道东西南北中,对华语说,你一个大作家,开个小奥拓,这也拿不出手啊,让她以后有事就开他的车,门面该装也得装一装。华语千般拒绝,但是没有说出来,她在心里抵触着。想说,儿子我们不要攀比,车不过是个代步工具,妈攒钱还要供你上学,还要照顾姥姥,可这一切她都说不出口,说出来似乎有多么的不好意思。其实事后华语觉得在这两个男人面前,一个是最爱的,一个是过去爱过的,在他们面前,她脑子一向是短路的。

顾小洋没待多久,就回操场去了。本来他就不喜欢车,也不想学车,更不想买车,就算是有钱,他觉得他也只想买辆兰博基尼,大黄蜂,摆家里看着好看。他绝不当司机。就算顾事的车再怎么新怎么好,对于顾小洋来说,没什么感觉。在父母身边,他根本不想说太多,有的时候还没怎么说话,那两个大人就互相指责怨怼,他恨不得把耳朵捂上。他当然也有很多很有趣的记忆,小的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自己学自行车,爸爸跟在自行车后边满院子追着他跑,生怕他摔倒,那个时候他还在幼儿园。而他仍然记得妈妈为了把他的小自行车买回来,是把这辆小车的前轮拴在她的自行车的后轮上,一路骑回家的。小时候的顾小洋非常可爱,妈妈下班回来,他非常心疼地对妈妈说我辛苦你。那个时候,他话还学不明白呢,可一家人其乐融融。爸爸妈妈还故意当着他的面亲嘴,他还是幼儿园的小p孩,可是已经知道害羞了。他哪里知道,华语那个时候是爱顾事的,当着孩子的面和丈夫亲吻,也是希望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恩爱。而孩子大了似乎就不合适了,不符合中国国情,国外亲个嘴,拥个抱那不是家常便饭吗。顾小洋记得再大一点,父母就再也没有这样的亲密行为。

虽然害羞,但是他还是期望停留在小时候。可是,再也回不去了。走回到操场上,同学们正疯玩的开心,这些同学没有什么运动项目。顾小洋回了下头,看到老妈华语还站在大门口。他迅速回转头,不做一丝停留。他哪里知道,妈妈的眼睛一直目送着看不到他,甚至在看不到的时候那眼睛还盯着他刚消失的拐角,希望他又转身,对她顽皮一笑。

这次来学校,华语还在担心顾小洋会不会又提陪读的事儿,如果他提,顾事会和她的想法一致吧。然后他们站在同一立场,一起回绝他。可是顾小洋只字不提。华语相信这个男人是不愿意让家长陪着孩子上学的,她坚信这一点。那个时候,顾小洋也就是读小学的样子,肯定不超过九岁,因为他们是在顾小洋九岁的时候离婚的。那个时候的顾小洋,小p孩一个,和妈妈手拉手走怎么了?这样顾事也要说他,说都多大的孩子了还和他妈牵手走路,也不怕笑话。从此顾小洋再也不和华语拉手走路了。就算是初一之前他们走路,华语还能挽着他的胳膊,可是没上多少天个初一,顾小洋再也不愿意和华语挨着走路了,总是拉开一定的距离。现在一想起这些,华语说不出的滋味。她看到别的大男孩和自己的妈妈一起搂着胳膊走路,或者每人一个耳朵里塞着耳机,共同听一首歌曲。她和顾小洋可做不到,她想,可人家顾小洋可不愿意。想到这里,她难免对顾事有了怨气。一个家庭的幸福走向,是三个人共同努力的,男人是把握方向,掌舵的。他驶歪了方向,所以,他们的家现在就是这个样子,一个家变成了两个家。

不管怎么说,华语知道顾事是不会同意顾小洋让他妈陪着上学的,所以,她的腰杆又直了,脑子里飞快的转着,如果顾小洋提到陪读的话题,她应该怎么应答。她发现自己在生命中重要的这两个男人面前,嘴巴总是跟不上大脑,其实大脑反应的也慢,对方啪啦啪啦说了一大堆了,她这边还不知道怎么应对。尤其对方胡搅蛮缠的时候,她更是大脑空白,不知所云。有关陪读的事儿,顾小洋却一个字都没提,这出乎华语的意料之外。

回家的路上,两个人交谈的还算开心,顾事依然在跟她探讨着共同开创事业的话题,华语一般比较容易认同顾事所说的事情,婚内就听话,但也有不听话的时候,可能不听话的时候就显露出因为平时太听话,所以偶尔的不听话就会不招待见了,要不怎么就离了呢。她要是一直听话,或者一直不听话,可能结局都不会是这样的。不过不管怎样的结局,顾事说的也很对她的心槛,那就是,如果不离婚,华语不会重新审视,不会找到自我,也不会为了理想而奋斗了。以前哪是为了理想呢,整天朝九晚五出去工作,晚上回家自行车上满满当当的,全是家人爱吃的东西,不追求理想,平平庸庸度日,其实她觉得很美好,只是离婚又让她换了次胎。

华语哪里知道,顾小洋之所以没当着爹妈面提陪读的事儿,是担心两个人一起拒绝他攻击他,那样他可就不占优势了,其实他心里痒痒着想说陪读呢。只是不敢说,怕当着亲爹的面挨损。他在想着怎么说服他们呢。华语自然不知道,只以为这孩子想通了,听自己的了不再想着陪读这件事了。她想到这里就美上了,庆幸自己没有答应他,庆幸自己也会对孩子说no了。

顾事这次又美了,前妻开着专车,他坐在副驾驶上,美的不得了,这种美还不能太表现出来。他说的有关共同创业的话题,前妻听了,同意了,说没啥问题,这心里就更是轻松加愉快了。想不到自己再婚以后生的女儿都快能打酱油了,前妻还这么听话,对于一个出版了好几本书的女人,对于一个婚内没有理想,一天只顾上班打理老公孩子的女人,离婚后能写书出书,他觉得是个奇迹。他欣慰的是,如今他说什么,前妻还能听他的,这其实有点出乎他的意料。只是,这只是个闪念,他觉得前妻和儿子就该还听他的。他是谁啊,他可是顾事。

有关婚姻大事,顾事显得非常的关心,说华语也该找个结婚了。华语就变得有点害羞,缅腆,不大好意思,说已经有了,是个医生。华语之前就觉得找个医生,全家受益,尤其自己要是有个什么问题,一定会被照顾的细致入微。然后华语又想到姚远说她应该生个女儿,女儿是小棉袄,从她和老妈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看出来。如今老妈老了,她可以陪在她身边。将来自己老了,也好有个女儿陪着,那该多幸福。姚远老惦记着和她生闺女,华语也想,但是华语说要是我再生个儿子呢。姚远就说,想生女儿有个诀窍,那就是怀孕几个月看出是男是女,选择留还是不留。华语吃惊,说这多伤身体,多缺德啊。想到这里,华语不禁就羡慕起顾事又生了个女儿。顾事就说,赶紧结婚,你也可以生个。华语说我都多大了,我还生。但从此,生女儿这个念头就开始根深蒂固起来。但前提是姚远得娶她才能考虑,不结婚,考虑来考虑去也是不现实的事情。

两个人一路聊着,又聊婚姻,又聊以后两个人即将合作的事业,时间就过的很快。顾事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他已经在心里开始盘算着两个人以后怎么在事业上共赢,或者自己赢的更多一点。华语当然不知道,她只知道这个男人以前是丈夫是孩子爸爸,现在依然是孩子爹,能做朋友也不错。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孩子,所以难免要联系的,此时的华语已经忘了那些个曾经刺痛她的邮件,让她哭让她难过,甚至差点让她发疯。那些因为华语跟顾事要孩子的生活费,他说的那些强硬的话语,还留在电子邮箱里。她没有删。他说她只认钱,她却觉得那是他应该给孩子的,也是当初他和她达成共识以后才离婚的,如今她要,他却说她只认钱。她不懂。华语委屈的想,难道我和你还能谈别的?几年过去,顾事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再次成家,又生育一个女儿。华语则不同,一个人带着孩子,还是个儿子,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带着孩子的妇女想再嫁很难,如果再带个男孩子,那更是难上加难。何况,华语还带着七十岁的老妈。再组家庭的复杂,很容易吓退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