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天降神兵(三)

“我们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必须立刻返回百济!”元鼎原地走了两圈,道,“差点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朝廷这次发兵,究竟是想南北夹击高句丽,还是对百济动手?”

郭务悰笑了笑道:“这正是陛下高明的地方,诏书中只说,征讨不臣之国。谁是不臣之国?高句丽,首当其冲;百济,也在其列。”

元鼎转身盯着航海地图,道:“从这个意图推断,大军只能在一个地方登陆——”说着,伸手在仁川港的位置上一点,道,“只有这里,才能虚虚实实,让对手分不清朝廷的真实意图!”

当天晚上,众人人返回都督府。百济舰队在逼退倭国舰队后,也进入瀛洲港补给休整。原来,扶余泰担心五百护卫不足以镇服州胡国,便以海上操练的名义,请求抽调百济水军主力南下耽罗岛,一方面是练兵,另一方面也是来给朴太义撑腰助威,并且吩咐水军统领,抵达耽罗岛后,一切事宜都听朴太义的安排。

元鼎请来朴太义、沙吒相如、扶余尧、水军统领四人,一同议事。方文君并非百济官身,因而未列席。元鼎为他们引见了自己的好友、山东名士郭务悰,并开门见山的告诉他们,郭务悰带来一个惊天消息,十几万大唐雄兵已在成山港集结,即将挥师东征,征讨“不臣之国”。沙吒相如和朴太义大惊失色,不论“不臣之国”是高句丽还是百济,十几万唐军的到来,都足以让半岛三国风声鹤唳。

“当务之急,必须马上回国!”沙吒相如道,“唐军的目标,有八成是高句丽,即便如此,作为高句丽的盟国,百济也不可能无动于衷!国家危难之际,正是我等扶助二王子殿下之机。元兄,郭先生,事不宜迟,我们明早就动身吧!”

此后二十多年,大唐休养生息,直到永徽六年,大唐内外发生了一连串大事,苏定方才重新得到重用:先是百济伙同高句丽、靺鞨,联手攻取新罗北部三十余城,新罗向大唐求援;高宗皇帝派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郎将苏定方率军进攻高句丽,渡过辽水后以少胜多,迫使高句丽从南线撤军。辽东战事刚刚结束,苏定方又授命随右屯卫大将军程知节讨伐西突厥。两军恶战数场,不分胜负西突厥援兵又到,主帅程知节和副大总管王文度见唐军伤亡严重,便无意继续进军。此后王文度矫诏夺权,杀俘掠财,程知节则明哲保身,对此无动于衷。唐军无功而返后,程知节被免职;王文度论罪当斩,走了李义府的门路才保住性命,唯有作战勇猛的苏定方继续留用。这年秋天,高宗皇帝不顾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重臣反对,执意废王皇后和萧淑妃,立武昭仪为皇后,并决意改年号为“显庆”。显庆二年,苏定方终于得到单独领兵的机会,率军再次讨伐西突厥,一战破国,生擒其可汗阿史那贺鲁,西域及西突厥之地尽入大唐版图。

更让元鼎震惊的是,此前几年大唐和高句丽在辽东交战多次,每次动用的兵力少则数千,多则万,规模始终控制在局部战役的规模,可这次居然一下次集结了十三万,战兵!战兵是什么概念,就是纯战斗部队,那些负责后勤保障、押运粮草、修桥铺路、安营扎寨的辅兵一个都没带!当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动辄百万大军,其中的战兵也不过四五十万!

“这是要灭国啊!”元鼎倒吸一口凉气。

“陛下这次真是下定决心了!”郭务悰道,“去年秋天,就是桃花山那会儿,西突厥都曼叛乱,苏定方奉命讨伐,短短三个月时间,数千里奔袭,正月里便得胜班师,何等了得!此后他便随陛下从洛阳出发,北上太原,在太原呆了两个月,直到四月底才返回洛阳。这次行程相当不寻常,你看出什么端倪没有?”

元鼎想了想,道:“苏定方授命出征是什么时候?”

郭务悰道:“从诏书看,是三月十日。”

元鼎道:“那时候他们都在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