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君臣们首先要讨论的,是来年的外交策略。太子扶余孝抢先发言,大声道:“儿臣认为,来年的国策,当以和为贵,以稳为先!”
东面的文武官员们没什么动静,对他们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打仗、不折腾是最好的。既然是太子发言,便有不少人装模作样的颔首表示认可。
义慈王斜靠在软榻上,他倒是很满意太子的胆量,敢第一个站出来当大家的炮灰,于是道:“哦?怎么个以和为贵,以稳为先,你倒说说看。”
扶余孝大受鼓舞,道:“据儿臣在大唐的眼线回报——”
“你在大唐也有眼线?”王子中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正好让下面的人听到。
扶余孝耳根子一热,继续道:“大唐朝廷打算明年继续对辽东用兵,攻打高句丽!”
“我听说,大唐的粮船在海上翻了好几艘,辽东的唐军正在忍饥挨冻,还怎么打高句丽?”王子群中又有人打断了他。
“太子说话,王子们请不要打断他!”坐在东侧第二位,执掌全国礼仪文教的内法佐平国牟成大声道,他是太子扶余孝的老师,紧要关头,自然要替身而出。
扶余孝回头朝他们狠狠瞪了一眼,道:“唐军无力攻打高句丽,高句丽就能把主要兵力抽调到南线,如此一来,新罗压力倍增,我国自然能够赢得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的机会。”
义慈王不置可否,问道:“说完了?”
“儿臣说完了。”扶余孝当了十年太子,虽然才干不怎么出众,可也没犯过什么大错,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所以并没有多说什么,也不去跟那些插嘴的家伙理论,自己表完态,坐等父王决断便是。
“大家觉得,太子的建议如何?”义慈王继续问道。
“太子之言,大错特错!”一把洪亮的声音从西侧响起,说话之人,乃是四王子扶余演。
一众文武心下暗爽,我们还没出手,你们自己就掐了起来,于是一个个好整以暇,等着看好戏。义慈王也没想到第一炮竟是来自西边,好奇道:“哦,老四啊,你倒说说,太子的话,怎么就大错特错了?”
扶余演清了清嗓子,道:“第一条,就算唐军无力在辽东发动攻势,高句丽也不可能把主力调到南线;大唐始终是悬在高句丽头顶的一把利剑,辽东十万唐军,高句丽就得留下二十万人马防备!太子难道没有注意到,这几年从高句丽南下骚扰新罗的,都是那些野蛮的靺鞨人吗?说明高句丽已无兵可调,只能让靺鞨人来撑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