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找他们算账!”小黄狠狠抽出半截横刀,两眼通红,转身就往外走。被他一带动,众马快纷纷抄起兵器,要跟着去找新罗人的麻烦。
“回来!”元鼎一把拉住小黄,喝道,“忘了老王怎样教导你的吗?身为马快,最忌冲动,戒急用忍,方能一击必中!”此言一出,众人顿时冷静下来。老王一死,武功高、人缘好的元鼎自然就成了大家的主心骨。元鼎说他辨认过死去的那些杀手,有几个熟面孔,都是官府通缉多日的悍匪大盗;至于那个领头的杀手头目,说得确实是新罗话。可即便他是新罗人,也无法证明他就是新罗使团派去的,新罗使团也定会一口否认与伏击事件的关系,毕竟他们完完整整的先进了府城。
众马快都是心思敏捷之人,听了元鼎的分析,愤怒之余,也觉得冲动并不能解决问题。
元鼎道,当务之急是要做三件事:首先,请老仵作出一份验尸报告,写明老王的死因,申请抚恤,妥善处置其后事;其二,他会跟小黄一起把二人所见所历写一份报告呈给刺史大人;其三,请众兄弟以公差的名义外出巡逻,特别是进出城的大小必经之路,暗中布控每一个新罗人。至于那些参与伏击的唐人杀手,当中有不少都受了伤,可以暗地里以官府名义发动保长里长提供线索,只消抓住一人,便可顺藤摸瓜寻找主犯。
众人纷纷点头,老王独身一人,平日里慷慨仗义,也不收孝敬和黑钱,只租了一间屋子住,他的身后事,自然是众人凑份子操办。马快是州府中行动最为自由的一群人,即便没有大案,他们也要轮番巡视乡里,以此名义暗中搜寻受伤的杀手并不违规。
几件事情刚刚商定,刺史大人就派人来请元鼎过去问话。
青州府衙,二堂。
杯中茶水已凉。青州刺史刘仁轨揉了揉太阳穴,一言不发的盯着书案上的砚台,两眉微蹙,一只手扶在膝盖上,另一只手则虚点在书案边缘。
午后,从长安来的新罗使团来到青州府城。新罗是大唐的属国,也是大唐在海东地区唯一的盟友,按照惯例,他们被安排住进了城中最大的驿馆。使团上上下下五六十人,把驿馆塞得满满当当,勉强够住。几天前,刘仁轨便接到礼部的通知,让沿途州府为新罗、百济两个使团提供必要的食宿;出于上国气度,发生在大唐境内的这些食宿消耗都是免费的,也是为了让友邦属国有宾至如归之感。至于出海之后的物资补给,就得两国使团自行采买。
傍晚,百济使团也抵达府城。大唐与百济的关系一直都磕磕碰碰。几百年来,这个地处东海交通要冲的小国始终不停的在打仗:先是跟新罗一起被高句丽欺负,强大起来后联合新罗反攻高句丽;接着又被高句丽打得差点亡国,不得不联合倭国卧薪尝胆,才勉强存活,东边的新罗也趁机强大起来。百济发现自己打不过高句丽,先前的小弟新罗又变得不听话起来,还与大唐眉来眼去,便转而与高句丽结盟,联起手来欺负新罗。
此番两国使团先后派使团来到大唐,直接原因就是永徽六年,百济联合高句丽进攻新罗,夺取三十多座城池,此后又不停进攻新罗。新罗被两国夹击,多次派使团前往大唐求援、告状。这一次,新罗使团前脚出发,百济后脚就得到消息,连忙也派使团前往抗辩。百济离大唐比新罗更近,所以两国使团几乎是同时登陆,你追我赶的奔向长安。
从三国到大唐,高句丽都是中原王朝在东北地区的心腹大患。不过高句丽也很倒霉,每次强大起来,都会遇到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原王朝,双方打得两败俱伤,也让高句丽失去了好几次统一半岛的机会。百济因此延续国祚,新罗因此逐渐强大。
太宗朝,大唐收复了被高句丽占据百余年的辽东地区;高宗即位后,延续了太宗朝的国策,屡屡对外用兵。显庆三年春到显庆四年冬,唐军在辽东发动了一系列进攻,程名振、薛仁贵等人先后击败高句丽和契丹,但是由于恶劣天气和补给困难,始终无法跨过鸭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