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龙处之淡然,从容不迫,继续向后拉杆,左脚踩舵,待不到一秒钟之后,机身左侧机翼超出最大迎角限制,翼尖边条进入失速状态,气流分离呈现紊乱状态,左翼襟副翼系统两个气动舵面失效。
“滴!”
左侧显示器闪烁红色光芒,舱内告警声急促无比,处于最高频率,飞行参数显示失速提示。
左翼失速,机身横向偏左,转瞬机体失去平衡,右翼及襟副翼系统、水平方向舵失效,机头朝下向左倾斜围绕竖轴旋转。
座舱之中,四周景色天旋地转,模糊一片,画面犹如万花筒般令人眼花缭乱,告警声响个不停,机身真实空速如同打开的水闸般飞速降低,每秒下坠高度102米。
失速!
旋转!
这就是令无数航空领域人士谈之色变的失速尾旋,每一名高教机学员的噩梦。
“高速旋转和过载,给人造成的心理压力很大,的确很难。”
平稳坐在弹射座椅之上的周海,并没有什么表现,面色如旧,从容淡然,双眼透过座舱玻璃观察外界,又看了看飞行参数,下达评价。
航速慢到55公里,平均下坠高度为100米,舱内天旋地转,飞行过载时时刻刻作用于身体之上,令人很难判断和适应。
这时,不敢耽搁和迟疑的杨晓龙,以最快速度收油压杆,右脚满舵,按照正确步骤进行操作,保持机头朝下加速俯冲的姿态。
尽管机翼、襟副翼和方向舵重要气动舵面失效,但只要向下俯冲加速,以高度换取速度,保持正确方向和迎角,最终就能让机翼重新恢复压力差,提供升力,进而改出失速尾旋的飞行状态。
一秒,
两秒,
三秒!
银灰色l-15c猎鹰拖着修长的尖状威严,恍若雄鹰,露出凌厉气势,迎头掠向更高的天空。
五千米!
七千米!
一万米!
穿梭薄薄的高空积云层之后,机尾挂着两条修长而久久不能散去的尾迹云,整架战鹰爬升到永远蔚蓝的万米高空。
这里空气稀薄,世间仅有少数人踏足,有资格欣赏到永远不会厌倦的绝美风景。
伴随着高度不断增长,空气愈发稀薄,两台ws-17涡扇引擎输出的动力逐渐减少,灵活而轻巧的l-15c猎鹰,渐渐如同缓慢的蜗牛,机动性和爬升效率呈线性下降趋势。
一万两千米。
一万三千米。
十数秒后,笨拙缓慢的l-15c猎鹰爬升至预定高度,机头前压改变自身迎角,平稳改出飞行。
“现在放杆,按照下坠姿势,尾旋一般分为三种,机尾朝下,机身水平,机头朝下,其中机头尾旋最容易改出,机身水平尾旋难度其次,需要将水平改为机头尾旋,机尾朝下尾旋最危险也最难以操控。”
待爬升到预定高度后,杨晓龙顺势接过机体控制权,透过无线电通信器,向周海仔细讲解关于尾旋的情况:“飞机之所以出现不同尾旋姿态,与失速之前的动作和重心分布有关,失速不一定尾旋,而尾旋则必然处于失速状态。”
“嗯。”
周海安静聆听,杨晓龙一番讲解之中,既包含早已熟知的航空理论知识,也有珍贵的个人飞行经验。
失速尾旋改出——这个充满极高危险性的训练科目,必须慎重对待,周海可不会掉以轻心。
“周海,处理失速尾旋最重要的一点,冷静,冷静!在飞机进入失速尾旋状态后,决不能着急慌乱,避免盲目操作。”
杨晓龙平稳握着操纵杆,保持机身水平姿态,强调道:“去年一架山鹰高教在训练高空失速尾旋改出的时候,就因为学员太过紧张慌乱,胡乱拉杆,导致机头朝下变为机尾朝下姿态,又遇到高空乱流影响,最后无法改出,只有弹射跳伞,浪费国家一架宝贵的战机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