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第161章 鸟尽何必弓藏

鸾翔九天 云城九少 5006 字 11个月前

鸾歌收起画,四下看两眼状似无意问道:“老伯,方才我上山的时候,看到山下有许多军爷,您可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山下?”老头明显一愣,接着连忙摆手,“不知道呐,俺们这村子里,都不怎么下山的。他在就在,又不干俺们的事。”

“大家不怎么下山吗?”鸾歌问道。

“下山做撒子?听那家下过山的小伙儿说,山下有贼寇抢人要命的!不敢去不敢去。”

老头摆着手,忽的眼睛一瞪,声音压低,靠近鸾歌道:“你个女娃娃,更要小心了,外面乱着呢,留点心。”

鸾歌笑了笑:“好,多谢老伯提醒。不过咱们不下山,平日里衣食住行的怎么办?”

“天给粮食地给衣裳,有的吃有的穿,不怕不怕。”提起这个,老头嘿嘿一笑,觉得这个外乡人的问题有些傻。

“这么看来,咱们这里如世外桃源一般,还真是个好地方。”环顾四周,鸾歌笑着感慨。

“可不是么!好地方!”老头自得,扎个马步,将旁边的箩筐垫在肩上,撑直了双腿,往上颠了殿,背好后又对鸾歌道:“天也不早了,还是早些回去,别给家里人担心。晚了就不好下山咧。”

说着又和原来一样,背着满箩筐的苞谷一颤一颤地朝前走去。

虽苍老,却精神矍铄。

尤其是那步子,稳稳当当,连喘气都没有。

鸾歌看着老人的背影若有所思。

天给粮食地给衣裳,老人说的不错。

这里汇聚灵气,植物也好猎物也罢,都生长的很好。

吃有地里种的粮食,穿有山上桑树养蚕缫丝,住有佳木好石,至于行走么……

看着晚霞中同样背着苞谷回家的人越来越多。

男女老少,都与方才那老者一般稳健。

这地方,不下山的话,这么一方土地,又有什么行路的需求?

更何况这些人,健朗至此,又何须代步的工具?

看着越来越多向自己投来好奇目光的眼睛,鸾歌按了按腰间的长鞭,转身朝山下行去。

老人说的对。

天也不早了,还是早些回去,别给家里人担心。晚了就不好下山咧。

但是如今若随着华硕等人一道上山,便不怕下不了山了。

“他若是真想查,不管真假都会查出来点什么。”华硕常用的那些阴私手段,赵亦清楚非常。

“那就不让他查出来就好了。”鸾歌笑得云淡风轻,“再者,山上那些村民,想必也不想让他查出来些什么。”

能在这里安居乐业多年,谁又愿意被认为是为害多年,与朝廷过不去的流寇呢?

占山为王,便是王。

没有人愿意从王到民。

霸王也一样。

“你说,山上那些人到底是什么身份?那些流寇不会真的是他们吧?”赵亦琢磨道。

华硕奉命查案,最后查到流寇身上,但是在西山这么多年,周扬对这些流寇到底怎么回事,也没个准话。

如今看来,就赵亦自己接触到的这些人和事,这些流寇要么是苏贵妃手下那什么浮生背后的苗人,要么是鸾歌在壶嘴山上见到的那些透着古怪的山民。

若是前者,苏贵妃没道理坑自己儿子,再者西山流寇这么多年都只是小打小闹,偏生自己来了,就开始撸起袖子加油干,他可不自信自己对那些苗人有什么特别的威胁。

所以如今看来,嫌疑最大的,就是壶嘴山上的人了。

“可是,就算是的话,你会去剿灭他们吗?”鸾歌问道,如果那些人真的是让西山守军头疼的对象。

赵亦闻言,一本正经道:“伤我的又不是那些人,他们跟我又没仇,我干嘛去坏人好事砸人饭碗?再者说了,劫富济贫呢!好事!侠义精神,还值得表扬的。”

看着他假装正经的样子,鸾歌扑哧一声笑出来。

“这不就得了。华硕想把水泼到那些人身上,不管这是不是他们的脏水,至少周扬敢上折子,他的态度就已经很明显了。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更何况,朋友就是敌人的敌人。”

“这话是这么说吗?”赵亦觉得这话好像说反了,但是不管怎么样,他和鸾歌的想法很明确。

既然周扬敢与赵亦一起上折子对华硕审讯出的结果表示怀疑,那么说明他并不想让西山贼匪趁此被剿灭。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在西山当个土霸王,到底比不明前路要好很多。

“人嘛,啧,还是要善良,不能跟华硕那小子一样赶尽杀绝。”

赵亦觉得自己的想法很符合江湖道义。

“荒唐!”

伴随着一声怒吼,碧落宫中顿时碎瓷遍地,周围的诸人个个大气不敢出,皆战战兢兢地低着头,惶恐主子的怒气撒到自己身上。

“这个周扬倒是能耐了!居然和赵亦合谋起来弹劾本宫!来人,去查到底是怎么回事!本宫就不信,区区小儿能翻到天上去不成!”

屋内死寂一片,这也让由远而近急促的脚步声越发清晰。

仿佛踩踏在众人的心上。

“娘娘,有消息了,是安国侯夫人。”

进来的老嬷嬷福了福身子,在贵妃面前轻语。

苏贵妃面色一变,张口欲言,却先对着众人道:“都下去!任何人不准进来!”

待众人退出,宫门合上,苏贵妃这才出声:“仔细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嬷嬷道:“昨日傍晚安国侯夫人又带着糕点进宫见陛下了,比平时多留了半个时辰。”

“这事昨日本宫已经知道了。最近她不是老亲自下厨,又是做糕点,又是炖汤的,好似整个安阳就他们侯府有厨房,御膳房的人都死绝了一样。”

细长的指甲轻轻用力,便掐断了桌上玉瓷瓶里的花枝嫩茎,流出的绿色汁液霎时将葱管般的手指染碧。

拿出帕子狠狠地擦拭干净,又将帕子丢在一边,苏贵妃抬眉:“说吧,昨儿个她又编排了什么话?”

“安国侯夫人将巾令呈给了陛下……”

老嬷嬷说出口的话里,带着几分犹疑与颤动。

“什么?”

苏贵妃猛然转身,桌上的玉瓶霎时被拂过的长袖击落地上,碎片在周围的碎瓷堆里颤颤晃动。

“是殿下手下人的巾令。”

若是先前是不可置信的愤怒,那如今听到梅嬷嬷的确认,苏贵妃的身子便不由自主地晃了晃。

梅嬷嬷连忙上前,搀扶着苏贵妃小心地绕过碎瓷遍布的地方,坐在屏风后的软榻上。

“怎么会落在她手上?”

出口的话有些喃喃。

不……落在她手上也不打紧,左右不过是一方巾令而已。

陛下是知道硕儿手中有死士的,当初她养不成九宫莲,又流出那些凶兆的传闻后,陛下便调配了自己身边的人手保护自己。

后来硕儿出生之后,在陛下的默许下,这些人都用来保护硕儿。

后来皇子们分府独立,这些人便跟着硕儿一道去了皇子府,为了和陛下的金令侍卫作以区分,这些人都是用巾令来加以辨识。

这些,陛下都是知道的。

然而梅嬷嬷接下来的话,却截断了苏贵妃的后路。

“据说昨日安国侯世子赵亦随家书寄来了这方巾令,说是在西山再次遇刺的时候,与那人对面交战,那刺客落下来的东西,也是凭证。并且……他认出交手那人,曾在我们碧落宫中出现过……”

“荒唐!所有的巾令死士如今都在皇子府,怎么可能会在本宫宫中出现!偏他一面之辞,陛下怎么会信!”

苏贵妃觉得这个逻辑简直漏洞百出到不可理喻。

稍微有点判断力的人,都不会相信,更何况是皇帝。

可是如今皇帝是真的信了啊。

“他说的那人是谁?”

苏贵妃并不信邪,如果是这样,那么她现在就可以去找陛下,让他改变主意。

这是很明显的污蔑。

梅嬷嬷显然没有那么乐观,略一迟疑,还是开口道:“……是浮生。安国侯世子认得他。”

当年赵亦盗取夜雨琉璃盏的时候,就是被浮生发现的,虽然时日已久,但浮生那支御虫兽的笛子在整个晋国却只此一支。

“我就不知道他不靠谱!”苏贵妃猛地一拍榻上几案,“琉璃呢!她跟着浮生一道,怎么会容许他做出这样的事情来?!本宫让她跟着一道去,如今竟然会让他坏了本宫的好事!”

“娘娘,浮生的性子您也知道……若是琉璃,只怕浮生不会听她的。”

这么些年来,没有人敢在苏贵妃生气的时候这样直言不讳。

但梅嬷嬷除外。

想到什么,苏贵妃冷笑一声:“是啊,若不是那小蹄子,他连我的话都不会听。”

然而话一出口,苏贵妃便惊觉不对。

“不对,巾令之事,浮生决计不会知道,这件事情有问题。”苏贵妃霎时抬眼,“嬷嬷,准备纸笔,本宫要给硕儿写信,问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太慢了……”

说着,苏贵妃目光望向梅嬷嬷,双手握住她遍布皱纹的枯手:“辛苦嬷嬷,劳烦您走一趟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