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戏文!”不等爹爹回答,我便轻声的说了出来。
李二愣诧异的望了我一眼:“戏文?”
“恩,唱戏的声音,你没有听到吗?”我看着李二愣的样子,觉得有些奇怪,这么好听的戏文他竟然没有听到?
“你们听到了吗?”李二愣摸了摸自己的耳朵,对着一旁的两位同乡问了问。
“没有!”那两个同乡同时摇了摇头。
“你们听错了吧?我胆子小你们可别吓我啊!”李二愣说着身子一个哆嗦,急忙望了望四周。
“都别动,快趴下!”就在这个时候,一直看向前方的爹爹,突然一把按住我的身子,把我死死的按在了地上,丝毫不顾我的挣扎。
就在我被爹爹按下脑袋的那一瞬间,我清楚的听到,一声戏文就在我的耳边响了起来,我想要抬起头,看看到底是谁,把戏文唱的这么好听,便用力的挣脱了父亲的手掌。
当我好不容易挣脱父亲的手掌,抬起了头,看到了一副震撼的画面。
就在我们的面前,山坳那条荒道之上,突然出现了一群人,那群人穿着形色各异的衣服,约有几十人的样子,头上全部带着一顶白帽,手中有的拿着锣鼓,有的拿着竹笛,敲敲打打的从我们的面前走了过去。
当那群人走过去之后,还不等我收回目光,一面白色灯笼,出现在了我的视野之中,紧接着一排灯笼犹如一条白色长龙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出现。
灯笼一字排开,在哪灯笼的一侧,出现一群黑衣人,那些黑衣人的肩膀之上,扛着一口黑色的棺材,正一步一步的随着前面的队伍而行。
黑色的棺材,在这黑夜之中,出奇的显眼,因为在哪黑色棺材的棺盖之上,竟然蒙着一层红布,红布随着山风,不断的飘荡着,随着棺材发出一声咯吱咯吱的声响。
清朝末年,当时天逢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又逢乱世,外军入镜,战火四起,百姓民不聊生,逃亡流民高达数十万,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爹爹韩鸿儒,在晚清那会,还是一介秀才,若是放在太平盛世,有此功名,也算是书香门第了,然而,朝廷腐败,正是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时候,所以爹爹,也放下了秀才的身段,操起了祖传的旧业。
听爹爹说,我家祖上,世代为先生,这里说的先生,并不是启蒙教学的授课先生,而是堪舆风水,占卜吉凶的风水先生,俗称阴阳先生。
虽说是阴阳先生,但是现在正值乱世,哪里去给人算命糊口?我们父女二人,也是与流民一样,忍着饥饿,遍地的觅食。
那一天,我与爹爹,随着同乡的流民,正向着开封的方向赶去,时值子时,当我与爹爹正蜷缩在一座破败不堪的破庙之中的时候,几个同村的老乡,突然从庙外偷偷的溜了进来,为首那人我十分的熟悉,正是我同村的李二愣。
李二愣一溜进来,就悄悄的摸到我爹爹的身边,用手捅了捅我爹爹。
我爹睁开眼睛,疑惑的看了看李二愣,刚要说话,却不想一下被李二愣用手捂住了嘴巴,随后伸出手指,对着我们做出一个嘘声的手势,随后指了指外面,示意我们跟上。
我看了爹爹一眼,爹爹冲我点了点头,随后便悄悄的跟了出去。
当我与爹爹走出去之后,那几个同乡便一把把爹爹与我拉到了角落之中,李二愣用手指了指前方,对我爹爹轻声说道:“生员,你看那边?”
我与爹爹十分疑惑的顺着李二愣所指的方向望了过去,这一望之下,我吃了一惊。
不知何时,在距离我们这里不远处的一处山坳上,竟然灯火通明一片,隐隐约约似乎有一阵敲打之声,远远的传来。
“那是什么?是官家不成?”爹爹看过之后,转过头看着李二愣问道。
李二愣嘿嘿一笑,随后摇了摇头:“不是官家,是下葬的!”
“什么?下葬?!”爹爹听完之后,脸上猛地变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