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预兆

道师爷 红娘子 2405 字 11个月前

“退回去几年,这大溪村可是有名的留守儿童村呢!”

“照这么来说,他范有金牵头搞旅游业,也算是功德一件咯?”我忍不住插嘴道。

二虎想了想:“也可以这么说吧。范有金做民宿赚了钱,再加上周建设这么一推广,村里有祖屋的,基本上都做起了民宿生意。那些偏房没分到祖屋的,也凑一起做相关产业。这么带动之下,倒是慢慢地发展了起来。当初那些进城打工的,也慢慢回来了,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得到了改善。”

我赞叹道:“这一招倒是一举多得啊,没想到这范有金和周建设,挺有能赖的。”

“一个是村首富,著名企业家。一个是村里一把手。没点能赖怎么行?”二虎笑着说道:“这两人要是合作无间的话,这大溪村恐怕会更好。只不过嘛……”

他这话没说完,但在座的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只不过这两人不对付。虽然这个点子是范有金的,但好处被周建设抢了大半,而且因为解决了村里的就业与留守儿童问题,这实实在在的成了周建设的政绩。范有金就喝了点汤,可说是亏大发了。

当然了,这谁占好处谁吃亏,都是他们的事,与我们无关。不过我们还是在二虎的话里,找到了些不同寻常的地方。比如这地界从十几年前,就透着股邪劲儿,庄稼种不了,家畜又养不活。好像处处都受到压制。

若是没有民宿旅游这一招,按这个劲头发展下去,破落是肯定的。我甚至可以预见,不出二十年,这大溪村就要比下河村更贫穷了。

想到这儿,我扭头朝关师爷看去:“关师爷,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说道?”

“还能有什么说的。”关师爷捋了捋山羊胡,嘲讽着说道:“这就是破落的预兆!”

当然了,范有金恨周建设,不只是因为这个,其中还有很深的历史原因。

据二虎说,这范、周两家,近百年来在大溪村里都算是数一数二的,范家有钱,这范家人世世代代都有很高的经商天赋,积攒下来了不少的财富。

至于周家,一直是从政的,清朝时候就出过几个大官,到了明国,再到新社会,家族成员里都或多或少的,走上了从政的道路。在大溪村,是妥妥的第一门户,稳压老范家一头。

为什么周家老是能压住老范呢,还不是因为人家是官嘛。毕竟官本位的思想流行几千年了,从没有落伍过。于是乎,老范家痛定思痛,想要压周家一头,那就必须当官。

于是乎,为了这个官帽子,也为了这大溪村第一门户的称号,两家人一斗,就斗了那么多年。可说是你来我往花样百出,比如,范有金把手伸到村政府,占了治保主任这个村里三把手的位置,那么周建设就反过来跟风搞民宿旅游,抢了范有金的生意。谁都不肯吃亏,谁也不肯服软。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了,他周建设身为村支书,怎么敢正大光明做生意的?不怕被查吗?

还是那句话,毕竟是乡下地方,条条款款没有那么严格。而且他周建设做的又不是别的生意,只是开放了祖屋做旅游业而已。说好听点,相当于村干部带头搞活当地经济,开发旅游业,为致富百姓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这么一说,是不是就合适多了?

恩,当时县里面就是用这个说法夸奖周建设的。也是靠着开发旅游业,让大溪村村民们富了起来,县里面才有让周建设上位的想法。

“那大溪村的其他情况呢?比如庄稼的收成之类的。”关师爷听了二虎的介绍,开口询问起来。

二虎的脸上露出一种很古怪的表情:“这个啊,其实你不问,我接下来也要说的……说来也真怪,我听大溪村的人说,倒回去十几二十年,这边的土地收成还是很好的。毕竟处在上游位置,不缺水。这庄稼要长得好,首先就是土地不能缺水,这是大溪村的先天优势。其次,他们这边土地肥沃。同样的一块地,在相同的条件下,大溪村要比下河村多一到两成的收获。再加上不缺水,那就更多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