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第 49 章

而这本名册,现在就摆在了皇帝的书案上,司徒阔与贾琰,站在下边等候发落。

端平皇帝声音莫测:“阿阔,你觉得该怎么办呢?”

司徒阔撩起袍子跪下:“父皇,儿臣以为,该烧掉。三庶人之事距今已有二十年了,这些年朝野为之动荡不安,而今三位兄长皆以追封,不管当初事情里还有多少臣子的名字在这本册子上,如今都不宜再引发动荡。”

“……”皇帝深深看了他一眼,目光落在了贾琰身上:“楚王说应该烧掉,贾参军认为如何呀?”

贾琰也跪下叩头道:“小臣也认为应当烧掉,以全陛下宽仁之心,以安朝野臣工之心。”

从贾琰的角度来讲,他并不愿意让楚王这个时候同朝野上下结仇,让人觉得司徒阔乃是一个踏着人血往上爬的人。这不好,皇太子应该宽仁大度,应该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而支持燕王、齐王的人是谁,哪怕没有这本名册,光靠排查也能查出来。

贾雨村这本册子只是记载细致罢了,说它没用也就真的没用,所以烧了它根本没人心疼。端平皇帝也不心疼,他略翻了两章,就让司徒阔与贾琰回家去了。

次日大朝会,皇帝当着满朝文武的满面将那本册子烧了,并说“楚王司徒阔识大体、知大礼,宽仁之心难得。”下旨为楚王增加封户三百,又明确表示三庶人之事已经彻底过去了,端平一朝以后都不会追究此事。

倘若再有臣工以此事为由攻击大臣,必定严惩!

而犯官贾化起复为官,不思报效反而阴谋作乱,制式朝廷上下险些动荡不安,数罪并罚,判贾化全家流放琼州,遇赦不赦。至于此事起因的薛蟠,根据大理寺卿孙高的禀告,当日在金陵,真正动手打死人命的乃是薛家家丁,薛蟠是管束不严、纨绔成性、飞扬跋扈。

结合当年贾化在卷宗里确认的资料,和这段时间王子腾派人连连传书的努力,薛蟠被判了个流放三年。薛家太太痛哭一场,薛宝钗却非常冷静,好歹命保住了。母女两个紧着给薛蟠找可靠的仆役,打点差役,备好银子。

正好王子腾巡边,薛蟠流放的地方也是西北,还能说句话照料一二。原本薛太太激动之下想要跟着儿子一道走,却被大嫂一句话堵住了,王子腾太太道:“你不管宝钗了?那孩子到了该出嫁的时候,再耽误真的要拖成老姑娘了!”

倒是勾起素日里母女俩相依为命的感情,薛太太自觉有些对不住女儿,赶紧就问嫂子,女儿的婚事到底要如何。王子腾夫人的意思吗,那自然是要等王子腾回京再说了。如今她们女眷比较为难的是,怎么和荣国府弥合关系。

荣府抛出薛蟠的理由,王子腾夫人明白,但是这话没法和薛太太讲。索性现在薛蟠只是受些教训,性命无忧,亲戚之间缓和一些倒也还可以。说到底,荣府不也是为了他们王家的女眷嘛。提到这个,王子腾夫人叹口气,她女儿凤姐儿啊,都被二姑太太给坑了!

这些都是亲戚,女人之间操心的,对于朝野上下的大臣来说,他们只是喟叹皇帝的平衡之术越来越好了。看似楚王得了好处,得了名声;但是燕王、齐王两边各挨五十大板,也没有将人逼到死角;让朝中上下安心,但是也敲打了燕王、齐王两党。

董春雨就道:陛下还是对齐王尚有期望啊……

站在他身边的楚缙没说话,心中却叹息:有个什么期望……你见过储君身上有这种脏水的吗?若是对齐王有期待,就该说清楚齐王无辜;若是期待燕王,那一早就该让燕王去调查贾雨村。不过,这么多年以来,在齐王的步步紧逼之下,燕王的性子是有些问题的。

楚缙很清楚,所以他也不认为燕王司徒阐能够坦然的放弃这个机会,将名册彻底烧了。虽然楚首辅嘴里常常念叨,儒家修身之学,要日三省吾身。可是他常常想,一个人、一个人孩子长大,会变成什么样子,根子还在他的父母。

想到这个就更绝望了,皇帝的几位皇子,看来看去,还真是只有司徒阔还算正常。虽然常说苏贵妃是奸妃,楚首辅无奈而笑,可是比起已经彻底败落的燕王母家、野心勃勃的齐王母家顾氏和志大才疏的宁王母家刘氏,起码楚王母家苏氏低调不起眼,但是也还有在外做官的人,官声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