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四班

扯了扯背包背带,把耳机和mp4放进宽大的校服口袋,抬脚和旁边的人一样朝不远处的校门走过去,路过两边无精打采充当礼仪队的少女,目视前方能看到塑胶跑道在充足的阳光下呈现鲜艳的红色,一只麻雀在拥有饱满颗粒感的塑料上走走停停,也不怕人来人往的学生从操场路过。

迈过门槛的那一秒,虽然知道是心理作用,成凉还是感觉似乎周围的空气都变得不一样,隐约带着新书刚拆封的味道,曾经以为绝对不会再回来的校园,再仔细看去,到处都是她不曾注意的细节,谁也说不准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自己的母校。

穿过大门,沿着笔直的水泥路向前走,还是“双车道”的路两边栽种了整齐的热带树木,低矮的灌木丛看起来在开学之前刚修不久。

二十中虽然整体排名别说在省内,就是市内也只能算中等,但因为处在商业街中,靠着学校外墙而建的商铺和对面广场上的一些房子全部都属于中学的财产,平时的月租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更何况每年还有教育局的拨款。

教育体系的拨款也很有意思,每年上级给学校多少钱其实是看今年有没有重大活动,再者看去年给学校的拨款学校有没有用完,如果去年都没用完,那今年就没必要给那么多了。

谁都不会嫌钱多的,像是二十中这样因为额外收入非常富裕的学校也不想拨款变少,就算他们可能并不需要那些钱。

为了把拨款用完,在如今还没有出限制政策的时候,学校用在校内配套设施和绿化上的力气很多,再不行就旧楼重建,教室翻新,实在钱花不完年底还会安排教师和家属国内短期旅游,为了这,成凉的梦想一度是成为老师,因为待遇着实不错。

直道走到头,在塑料跑道边上左转,能看见左边这栋贴着长方形白瓷砖的教学楼三楼外墙上镶着硕大的三个金色金属大字——思源楼。

在操场另一边还有一栋感恩楼以及科研楼,七层的高度,看过去非常新。

思源楼在学校大门的左边,隔着进校门的直道,对面是老师办公室的集中地,学校的政要部门也都在那,比思源楼矮很多,四层的样子,但最高层只有校长和几个副校长在用。

因为就在两对面,设计的时候大约是想着老师方便,所以办公楼和思源楼二楼有一座空中步行桥相连,而成凉的教室就在步行桥右边第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