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快到晋阳时,才觉得活了过来一般,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孟秦道:“苛政猛于虎是也!”
成王定了定神,道:“只要以后收回些城池,就完全不一样了。不管多少年,总会实现的。”
“不过沐兰硕这个人的事,倒叫公主料中了,”齐尚书道。
“哦?!”龙吟先生好奇的转过头,看着成王,就连孟秦也回过了头,看着成王,似乎也十分好奇。
“近日晋阳城中很多商贾见沐兰硕粮价甚高,十分心动,也欲往北廷运粮前去,公主自然不会阻拦,只是多有忧虑,怕他们有去无回,因而让商行劝解一二,”成王道:“好叫他们多转几次手,也莫要粮没了,命也被害了……”
王县令点点头道:“此事县衙也劝了一二,只是这种事不好多劝,劝多了,倒像我们不愿他们去送粮,晋阳是不缺粮的,所以,并不压制他们做粮草的生意。”
孟秦道:“这正是沐兰硕的好打算,只怕去的人,别说收重金了,连小命和财物都得丢在那儿……”
孟秦冷笑道:“不义之军,只怕早晚折在北廷,别想能回金陵了。”
龙吟先生道:“晋阳不缺粮?要养活这许多人口,还要安顿百姓和逃奔前来的乡民,怎么会不限制粮草?!”
“先生有所不知,”齐尚书道:“先生可曾听闻晋阳的高产粮种?!”
“听过,”龙吟先生道:“但是不确定产量究竟有多少,因而算不过来。”
“去年粮食还是有些紧张的,不过开了春,今年又风调雨顺,春苗已经发了,马上到了夏天,就能又收粮了,”齐尚书道:“不光晋阳一地种了,三郡的广袤田地都种了,亩产几百斤到千斤左右,所以晋阳并不缺粮,待这一季上来,以后就更不会缺了。不过这种高产的粮草都是供与晋阳百姓的,运往南廷或北廷的粮草都是从外地买来的普通粮食。”
龙吟先生万分惊讶,道:“真是没想到,晋阳的传闻竟然是真的,果真有那么多产量?!”
“老先生言重了,”王县令道:“晋阳来了贤者,幸甚,快,快去请成王来!”
官差笑着应了一声,匆匆的跑去了。
“不知这一位尊姓大名?!”王县令道。
“在下孟秦,原在沐兰硕军中当值,”孟秦叹道,人虽是青年的样子,但却显得十分老成。
王县令十分高兴,道:“来了便好,城主与公主若知晋阳城又接纳新人,定会十分愉悦。”
“请坐。”王县令忙让座,让来让去,龙吟先生坐了主位,孟秦次之,王县令最下。
孟秦笑道:“这一路来可真是流浪至极,一言难尽。”
“若不是我这两个弟子护着,只怕我这把老骨头都不可能来到晋阳的,”龙吟先生道:“原本还有一个至交,本来到了绝路,打算携手一并来晋阳城的,可惜天不假年,行至半途,一病不起,最终溘然长逝了。也是他没福气,若是有,来了这晋阳,看一看这从未见过的新天地,多好啊……哎……”
王县令深表遗憾,道:“先生呢?身子骨可还硬朗,若是有何不妥之处,一定要去看医生。”
“无妨,这一路,得亏两个弟子,将寻来的吃的喝的尽让与我,我才能来至晋阳城,”龙吟先生叹道:“也是幸运至极。”
几人正说了一番北廷的人祸灾象,成王已经急匆匆的到了,身后还跟着有些颤悠的齐尚书。
一进来,成王便是一拜,道:“龙吟先生能来晋阳,实是晋阳大幸。”
“王爷,”龙吟先生一叹道:“王爷先知,原来早来了晋阳效力。”
齐尚书上前道:“龙吟先生既来了,务必要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