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后心中感叹,到底是瞒不过他的眼睛。
她本不想让南宫擎病中操心,可……这事事关国家大计。她就是再有主见,再有略谋,那也只是一介妇人,也不是皇帝。
“陛下,原本哀家是不想你为这些事烦心的。可到底你是皇帝,许多事情还得你自己拿主意。”王太后声声长叹。
南宫擎听得心头一沉,问道:“母后,您说吧,是为何事?”
“楚王纳兰夜奉旨进攻北越,现在哀家令他班师回朝,纳兰夜却公然抗旨,说是已无退路,要一绝后患,彻底拿下北越。”王太后感叹。
南宫擎听后,倒没觉得有何不妥:“母后,楚王也是为了咱们西楚。”
“是……哀家也知道,楚王是为了咱们西楚。可现下朝中流言四起,都说楚王知道陛下病重,所以才不肯归来,只怕是已有了谋反叛逆之心……哀家也不得不防啊。”王太后句句是心中无奈。
南宫擎听后沉默了良久,他躺在床上,目光滞滞的凝视着上方,思考许久之后,方才开口:“母后,儿臣认为,这件事情您是多虑了。楚王对我西楚乃是忠心耿耿,一颗赤子之心,母后又怎么还去怀疑他呢?”
“哀家也知道,楚王为我西楚立下大功,哀家是该嘉奖,可……”
南宫擎知道王太后心中纠结的何,纳兰夜公然抗旨令人议论,但他想必也是事出无奈。
他伸出手来,拉住了王太后那布满皱纹的双手,安慰说道:“母后,您只管放心好了。朕了解他,知道他不会是这样的人。若楚王果真有谋反之心,楚王妃又怎会不顾自身安慰,搏命救儿臣于生死一线之中?而且,难道母后忘了父皇还在那时的事了?”
这一提醒,王太后也想起了往事。
纳兰夜和先皇……这可是一笔算不清的账,直到先皇临去之前还耿耿于怀,她当时侍奉左右,每日都听得先皇念叨不已,各种愤愤不平的怒骂,早已经如烙印般刻在她心头。
纳兰夜因为楚王妃洛青鸾,不止一次公然抗旨,直接对抗先皇,甚至还带兵围城,意图逼迫先皇退让。如果这种事换了别人,只怕早就被先皇砍了头,但纳兰夜手握重兵,而且威信无边,根本不是先皇的威势能够比拟的。
王太后知道洛青鸾的为人,先皇误会她和韩逊有私情,这的确是先皇的不是。但也由此可见,纳兰夜是个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性子,为了洛青鸾,他可以什么都不顾
由此证明,他不爱江山爱美人!
洛青鸾同样不是那种小姿态的扭捏女子,她出身将军府,无论是眼光还是能力还是性情,都是让王太后看重并喜欢的。她虽然没有成为南宫擎的皇后,但却和他知己相交,为了南宫擎,为了西楚,她能够不顾自身安危涉险。
如此楚王和楚王妃,怎么可能会背叛西楚,做出那种千古骂名的事?
想到这里,王太后内心逐渐想通了。
纳兰夜若真是有要起军造反的心,又怎么会同意洛青鸾救南宫擎呢?而且洛青鸾也是为了那生肌养血藤才被韩逊给掳走的……按理来说,她心底倒觉得亏欠楚王与楚王妃,这会子还猜忌起来,实在是有愧。
“陛下说的是,哀家知道了。哀家相信楚王,也相信楚王妃,所以陛下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好好养着身体才是。”王太后笑笑,并没有给他说洛青鸾失踪的事。与南宫擎又说上几句话后,因怕打扰他休息,所以便离开了。
王太后的思绪瞬间乱成一团,如今纳兰夜进攻北越,已经打到了常远城,北越应该是人心惶惶,韩逊身为皇帝,怎么还跑到西楚来了呢?
难道他是有什么目的?王太后猜不透他带走楚王妃到底要干什么?是觉得单单用生肌养血藤威胁不够,还要再搭上一个洛青鸾?
“好了好了,别哭了。”
黛月的哭声让她更加心烦意乱,事情已经够乱了,再哭下去,整个皇宫都乌烟瘴气的了。
闻王太后的话,黛月才收住了。
王太后挥了挥手,十分头疼的坐到一边:“哀家知道了,你们先回去吧,明天一早,哀家就派人去找楚王妃。”
“谢太后娘娘!”许莲和徐巍躬身行礼,也拉着黛月一起,二人递给黛月一个眼神,黛月心领神会跟着她二人一道回去了。
王太后头疼无比,皇帝这会还没安好,洛青鸾又出了事,不管可说不过去。无论是皇帝的病情还是洛青鸾的身份,加之曾经对她有恩,王太后都做不出置之不理的举动。可若是要救,眼下根本不知道韩逊的下落,又该去哪里找?
就算找到了,还不是要受制于人,只怕韩逊还会更得意,用生肌养血藤和洛青鸾的性命要挟更多。一想到这里,她就头疼欲裂。
还没一会儿的功夫,这外头又来传话说:“禀太后娘娘,都察院的御史大夫与御史中丞求见。”
“这么晚了,这都察院还有什么事情?”王太后有些不悦的道。
前来传话的孙大福恭着身子,小心翼翼的回话:“太后娘娘,奴婢不知。只是二位大人说事态紧急,一定要在今天晚上见到太后娘娘。”
王太后心中猜测,这么晚了前来到底所为何事……
现在皇帝病重,这宫中的事情无论上下大小都是王太后经手,后宫这边还不得闲,前朝的人又来了,日日劳心费神,王太后也只能是叹息不已。
“人都来了,那也没有轰出去的道理,请他们进来吧。”王太后说道。
这些个言官,不知道又要说些什么。
王太后一想到这里,头更加的疼了。
身边的小宫女拿着去风精给她揉了揉脑袋,等那都察院的两位大臣进来之后,王太后方才让宫女退至一边去。
“都察院御使大夫御史中丞叩见太后娘娘,太后娘娘千岁,千千岁。”
“都起来吧,刘大人,康大人。”王太后抬了抬手,又吩咐身边的人:“来人,快给二位大人赐座。”
一旁的太监忙搬上来两张椅子,放在那刘康二人身后。
王太后手里捧着汝瓷茶杯,问他二人:“都这么晚了,你们都察院有什么事情,非要今天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