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去,就看到胡邑王拿着一叠写满文字的纸张在看。
他候在一边,问:“大王,这是?”
胡邑王说:“这是我让阿拓抄写的经文。”
“原来三王爷已经抄写好了。”
“字迹工整,花了心思。”
李乔不敢多言,只说:“臣听说王爷心有悔意,觉得之前带兵闯入二王府确实鲁莽,所以这经文是花了好几晚的时间写的。”
胡邑王笑了一下。
将手中的经文放在一旁,然后问李乔:“我问你,阿拓带兵闯入二王府的事情,你怎么看?”
“……臣不明白大王的意思?”
“你如此聪明,又岂会不明白?”
李乔不语,他心里大概猜测出了个大概,只是不好言语,便选择闭嘴,等着胡邑王自己说。
胡邑王皱着眉头,面色严肃道:“阿拓自小就在我身边长大,他行事固然冲动,却从不善于巧夺!这次无缘无故传出二王府里有密室,结果只是冰窖!有些事情定然不
会空缺来风!只是阿拓太心急,入了套罢了。”
李乔这才大胆的接了话,说:“大王是怀疑,此事根本是二王爷有心布局?”
“是与不是,倒也不重要了,只是事情既然有人犯了,就该有奖有罚!这次罚阿拓罚得轻了点,那么奖,就该奖得重一些,才能平息。”
不愧是只千年老狐狸啊!
李乔恍然:“难怪大王会将年祭的事情交给二王爷去办,原来是有意平息此事。”
“你其实心里早就猜到了。”
“是大王圣明才对。”
胡邑王也懒得再去追究这些了。
反正事情已经过去。
不想再掀起什么波澜来。
以免搅得朝中上下乱成一团。
总之能平息便是好事!
……
那延从宫里出来,在回府的马车上一直沉思着。
还在想刚才在殿外看到的那名侍卫。
偏偏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或许……是自己太敏感了。
所以疑神疑鬼!
年祭是何等大事,谁人敢在其中作梗!
他甩甩脑袋。
整理思绪!
那延在祭祀台巡视了好几遍。
又命人在各处重新点了下年祭需要的物料,以免漏掉。
他务必要做到万无一失!
这样才安心离开。
他没有直接出宫,而是去了一趟胡邑王的寝殿。
报告有关年祭的进度。
胡邑王一听,倒是很满意。
“往年都是交给礼部,今年交给你来办,我本还有些担心,现在看你都办的妥妥当当,我也就放心了。”
今年的进度确实比往前要快很多。
而且各个方面都安排的很好。
可见那延办事确实让人放心。
这和那位鲁莽行事的三王子比起来,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显然,那延是属于前者。
那延低了低头,嘴角带着一丝笑意,说:“儿臣定当办好,绝不辜负父王一片寄望。”
胡邑王当即道:“倒不是寄望,只是看你行事比较稳重,让你接手看看!毕竟这些年来你一直都带兵在外,甚少插手朝中的事情,好在这几年战事休停,你才终于入朝
,各个方面,都需要加紧。”
“是,儿臣明白。”
至少胡邑王愿意给他机会!
这是个很好的开端。
其实,朝中人人都知,胡邑王最看重的就是血统,那拓乃王后所出,是嫡子,从他出生那一刻,几乎就注定了他的未来,人人都等着他长大成人后登基为王,故此,
身边多是倒戈他的拥立者,可直到那延返回朝中,一切局面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原先保持中立的王国公看到时局有转,立刻投诚那延。
要助他为王。
而一些脑子清醒的大臣们也看清局面,认为二王爷更有希望成为新的胡邑王,即便……他并不是嫡出。
毕竟,自古帝王都是聪明者居之!
那拓比起常年征战沙场的那延而言,虽然多了几分贵气,但却少了一统江山的雄心。
即便是嫡子,也有马失前蹄的一天。
更何况胡邑王不傻,总不能将江山交给一个只知道养尊处优的嫡子吧?
想必不出几年,江山必有“窟窿”!
正是因为众人看清了这一点,所以才倒戈那延。
将之前朝中一边倒的形势一分为二。
形成了对立的局面。
那延无论在才智还是行事方面,都胜于那拓。
而此次胡邑王让那延操办年祭一事,更是印证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