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心疼

寻妻之路 椰梨小姐 3453 字 11个月前

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是要靠自己争取来的。

“小姐。”听琴走到窗边,将手中一张纸条递过去,说道:“已经查过了,那孩子,是几日前才来到皇城的,因着同他爹走散了,宁小姐才收留了他,其余,便再没什么了。”

舒姒那日看到宁瓷身边那孩子的时候,便是下意识的升起了疑惑来,那孩子的眉眼之中,实在同宁瓷太像了。

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若说只是无意间遇到的孩子,又怎么会这么巧,生了那样的一张脸,特别是那双眼睛,简直是像极了。

她记得以前连皇上都说过,宁瓷那双眸子,生的极好,那般精致,世上再无第二人可敌。

所是真是叫人看了,想不怀疑都难。

只是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在怀疑些什么。

于是那日之后,就派了人去查。

谁曾想,这倒是什么都查不出来。

“真的同宁瓷没有关系?”

舒姒托着下巴,目光怔怔的投向窗外,应当是在思索着这一回事。

“可能真的就只是长得像而已。”听琴听着,便是小声的插了一句话。

只是个孩子而已。

见舒姒依旧皱着眉头在想,听琴笑了笑,随口道:“那孩子同宁小姐长得这么像,怕不是亲生弟弟什么的,总不能是她儿子吧。”

儿子!

舒姒的意识里捕捉到几个字,一闪而过,似乎让她茅塞顿开,猛然抬头,问道:“你方才说什么?”

听琴被舒姒这陡然而来的一问给吓到了,一愣间,舒姒却紧紧的盯着她,似乎是迫切的,想知道什么。

听琴方才也不过是随口说了一句,这一时问她,竟不太能马上回想起来,好一会儿,才不甚确定的问道:“儿子?”

“奴婢胡说的。”听琴讪讪的回答,接着,无奈的笑了一声。

宁小姐尚未出阁,哪来一个那么大的儿子,可真是荒谬之谈了,这若真有,那也是一样足以引起大轰动的事情了,毕竟她宁瓷身份摆在这,真与人私相授受的话,决计不会有好下场。

舒姒清楚的晓得,宁瓷这人,虽然表面温和,待人和善,可其实骨子里最为淡漠,不喜欢顾旁人的死活,而且脑子精明,那样样事情,都是算计着来的。

她好端端的就收留人家孩子,若真没什么关系,那光就那孩子的容貌,她怎么就不怕惹祸上身呢。

当初她可是失踪了一年,一年的时间里,足以发生很多事情。

包括出现一个孩子。

“万一呢”舒姒低垂着眼,唇瓣微动,想着若真是她猜想的那样,哪怕只有一星半点儿的可能性,那也足够毁了她了。

若是复临知道了这些,那至少,便不会再对她如此留恋了吧。

夜幕降临。

有丫鬟熬好了药,正是准备进屋去,宁瓷突然上前,拦住了她。

此为防盗章,购买不足50的48小时后可见。很温暖的怀抱。

寻找着这温暖的来源,阿弃便往那里头又凑了凑,那忽然间,便是安下了心来。

有阳光拨开大雾,照在他的身上,让他整个身子都变得温暖起来。

很舒服的感觉。

那一整个晚上,阿弃都睡得很好,一夜无梦。

第二日早上一醒来,阿弃便看见近在咫尺的一张脸,他一怔,尚来不及反应,宁瓷已经睁开了眼。

她伸手,探了探他的额头,感受到温度如常,才松了一口气,柔声问道:“可还有哪儿不舒服?”

“没有。”阿弃这会儿才意识到,昨晚的那些都不是做梦。

见宁瓷皱着眉头,似乎是在忧心,阿弃便又是连忙摇头,解释道:“我身体可好了,以前就算染了风寒,那也是捂一捂就没事了,而且这次是我自己不乖,吃错了东西,没什么的,都已经好了。”

他向来要比平常的孩子要多能吃苦一些。

奔波在外,从小如此,哪怕爹爹一直都很小心的照顾他,尽量把好的都给他,可是这样不安稳的日子,吃的苦那一定是少不了的。

他习惯了,知道爹爹也不容易,很多时候,能够自己解决的事,也从不说出来,以免让爹爹忧心。

“你从哪儿来的?”

他说就算感染了风寒也只是捂一捂,这话听了,不免让宁瓷在想,他这一路是怎么过来的,过的又是怎样的日子,抑或说,在她离开后,发生了什么。

那匪窝虽然在大山里,但是她知道,根本就不缺钱财,甚至说起来,日子比外边的普通老百姓,是过的还要好的。

“阿弃去过好多地方。”

同娘亲在一起说话,阿弃总是很高兴的,又因着大病初愈,便难免的是她问什么,就说什么了。

“是爹爹抱着我从千阳镇出来的,阿弃只记得,有很多很多的山,很长很长的河,那些路都很难走,可是阿弃能走得很稳,爹爹告诉阿弃,只要继续走下去,就能――”

阿弃说到这,话却戛然而止。

就能找到娘了。

他说他找她找了三年,宁瓷甚至不能明白,他为什么这么执着于要找她,哪怕是抛弃所有,不顾一切。

当初她以为,他说喜欢和在意,都是假的。

“你告诉阿弃,为什么不喜欢爹爹,我可以让爹爹改的,他为了找你,好多次都差点没了性命,差点,就不能到这儿了。”

宁瓷没有点头同意,当着她的面,阿弃便不敢叫“娘亲”,说话也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说错了什么,便会惹她不高兴。

“你这几日定然没有好好吃东西,快些起来,我叫厨房准备了早膳。”宁瓷没有回答阿弃的话,只是轻笑着起身,然后,便没再说什么了。

阿弃还小,他不懂。

宁淮同许禄,一人一马,并排而行,停在了卫国公府门口。

距离宁淮上次回家,已逾十日。

兵器的事,就那日出了个小茬子,后来换了工头,倒是管的严谨,不仅是没再出问题,就连速度,都提高了不少。

这样看来,倒不用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