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领导的红人

官道红颜 坐看云起 3163 字 11个月前

郑爽又当仁不让地提出了反对意见,说欧洲国家高度法制化,市区人口少,市民素质较高,能做到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设隔离带是可行的,但云湖的马路上不设隔离带,势必造成人车混行,行人乱穿马路,机动车随意调头,整个马路就会变为一个乱哄哄的大市场。

郑爽为了更有说服力,专门让江风写了一份调查报告,详细分析了利弊。这篇报告本来和市委政研室说好,又发在内部刊物《工作与研究》上的,但刊发前遭到了崔定的枪毙。隔离带撤销后,市区的主要街道果然乱了套,人不让车车不让人,短短一个月内就发生了几十起交通事故,是隔离带未拆除前的三倍。

就这样,郑爽和崔定这对强强联合表面上还是很团结的样子,但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了,并且没有修复的迹象。想当年他们冒着被革职的危险,联手收集苏荣违纪违法的证据,联手串联人大代表,精心炮制“罢免提案”,郑爽为了救出身陷囹圄的崔定费尽心机,还为他的公子做大媒等等,这之中缔结而成的革命友谊,在胜利到来之后已经日渐淡薄了。这正应了大家经常说的一句话:官场上没有绝对的友谊,只有绝对的权力和利益。都说“同甘共苦”,“共苦”好像很好做到,而要想做到“同甘”,那真是难上加难。

江风夹在崔定和郑爽之间,感觉很难做。他深知,这两个人自己一个都不能得罪,除非不想再混下去。郑爽这边就不用说了,关键是崔定那里,既然和郑爽有了隔阂,会不会以为他江风走得和郑爽太近而对他另眼看待?江风有些拿不准,但也无可奈何。

这个时候,他又想到了那10万元的银行卡。也许尹红妹说的没错,是投入总会有回报的,但愿崔定能看在钱的份上,不会对他有什么看法。至于以前的救命之恩,江风压根就没想到会得到回报。

崔定上任不到两年时间,在城市建设方面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他的一些做法也显得太武断,太不顾及市民感受,所以并没有赢得什么好名声。而一些主要部门的领导,对他也是颇有微词。

但有一个人是绝对支持和无条件服从他的,那就是住建局局长关天浩。因为崔定的许多意图,都是通过关天浩去落实的,包括砍树,包括拆隔离带等。而关天浩为了取悦崔定,可以说是不遗余力,连吃奶的劲都用上了。

眼见得崔定看好关天浩,这对江风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压力。表面上,江风对关天浩依然是很尊重,而且总是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但他的内心,却时刻留意着,幻想着如何才能搬掉这块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因为江风现在是住建局的正处级副局长,是名符其实的二把手,是最有希望接替关天浩的。但关天浩没病没灾,又受到崔定器重,如果一直占着这个位置,那怎么行?

最近成为崔定红人的,还有一个人,市银河公司的老总,叶芷。从崔定一心要打击的对象摇身一变成为他信任的人,只能说明叶芷这个女人太聪明,手段太高明。

美美和崔昊的新居在叶芷接手的“内华达”高尚住宅区,200多平方米的复式住宅,据说就是叶芷送的贺礼。叶芷接手的摊子太大,又加上国家为了抑制房地产过热连续提高银行准备金率,她的资金就显得吃紧了。

刚拐过走廊,和一个人撞了个满怀。一看,是慌慌张张的叶菡。

叶菡一把抓了他的胳膊,说,江风,你没事吧?江风装作很淡然的样子,说,没事,我和严小涵进行了一场谈判,刚刚结束。叶菡在他脸上仔细地看着,疑惑的说,真的没事?她没……你?

江风笑了笑说,真没事,严小涵人挺不错的。

第二天上午,江风接到洛南路施工单位经理的电话,说今天一大早,电力公司的施工人员就到了,正在做高压线落地,天黑之前线塔就能拆掉。

江风指示说,那好,你们连夜铺油,明天上午我就组织人去验收。

美美婚假结束后,没在组织部继续呆下去,而是去偏远的广林县做了一名分管经济工作的副县长。据说她是执意要去的,崔定也拿这个儿媳妇没办法,只好满足她的要求。

不过这样一来,新婚燕尔的她却要和老公崔昊过两地分居的生活了。江风得知这个消息,唏嘘感叹了一番。美美的心思,也许只有他一个人了解。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啊。只是刚刚放松一些的心情,又隐隐沉重起来。

转念一想,广林县山好水好又清静,对于权利欲望并不强的美美来说,倒是一个不错的去处。但愿她能在那里寻得内心的一片安静吧。

旧城改造工作还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市区几个重点棚户区全部得到改造,目前都处在紧张的施工阶段。与此同时,城区道路建设动作也很大,打通了六条断头路,改造了南、北环路,新建了三条干道,主要街道的路面也得到升级改造,整个云湖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中心城区“和煦路”商业步行街的建成,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档次和品味,使得这个总是灰头土脸的小城变得洋气起来。

在城市建设方面,再一次体现出了崔定和郑爽的强强联合。两人都是大手笔,崔定的力度大,作风强硬,说一不二;郑爽的设计理念更新一些,在建设中融入了很多的人文元素,得到市民的交口称赞。这两个人虽然依旧是钢铁长城的样子,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他们之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裂痕。最开始的分歧,当然是围绕着“青龙模式”展开的,而在旧城改造工作中,两人的矛盾则又加深了一步。

其一是关于市中心“兴川路”两旁那几百棵生长了三四十年的法桐行道树。兴川路是云湖市区最早的一条马路,原来叫做煤矿路,是建市初期拉煤大卡车走的路,后来煤矿接连出了几次大事,当时的市领导比较迷信,认为市政府建在煤矿路上,“煤”有“倒霉”的意思,就把这条路改为了兴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