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部长给汪师傅上了一支芙蓉王,替他点上火,说汪师傅,感谢你给了我们口福啊。听说你这烩鸡杂的绝活是祖传的?
汪师傅很谦恭地说,也称不上绝活,本是要饭的生意。
李部长饶有兴致,说这么好的东西,肯定是有来历的,汪师傅不妨给我们讲讲,也让我们长长见识。
汪师傅连连摆手,说,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小手艺,不足一提,不足一提。
一直默不作声的高洪突然说,你这老头,李部长让你讲,你就讲吗,这是看得起你呢!在座的包括尹书记,谁敢不听李部长的?
李部长看了高洪一眼,面带不悦,说,不能勉强汪师傅,汪师傅忙了一中午,够累的了。
汪师傅给不少市、县领导做过这道菜,还从没有一个把他叫来说句感谢的话的,更没有一个能亲自给他点烟的。一看这个李部长没有架子,说话也很家常,心里就有了好感。
他把身子坐端正了,说,本来我从不说家史的,有故意卖弄的嫌疑。今天既然领导想听,我就随便说说,各位信则信,不信也不要笑话。我祖上是从山西洪洞讨饭至此,我爷爷的爷爷,也就是我的高祖父,因为有气力,就做了此地有名的财主“张半县”的长工。张半县爱吃鸡,但从不吃鸡杂,鸡杂都是用来喂猫喂狗的。高祖父就偷偷捡回来,自己鼓捣着吃。
一天,这青龙县衙的老爷去拜访张半县,进院子就闻到一股奇香,顺着香源就找到了我高祖父的窝棚。见半片铁锅里烩着一碗鸡杂,香味扑鼻。忍不住尝了一口,连叫好吃,好吃!把一碗鸡杂吃了个罄尽。
这件事传了出去,经过炒作后,我高祖父就成了名人了。长工也不干了,在老街上开了一片小店,专卖鸡杂。那时候鸡杂不杂,碎,店名就叫做“汪氏烩鸡碎”,名声传播的很远,食客络绎不绝,其中不乏达官贵人。
晚清著名书法大家吴昌硕慕名而来,住在老街客栈里,连续吃了一星期的鸡杂,临走写了六个字:天下第一鸡碎。高祖父视为珍宝,请人装裱了挂在店里,却被张半县强行要了去,把鸡碎两个字去掉,找人补了个“园”字,变成了天下第一园,挂在自己的花园里。
这片店一直传到我父亲手里。58年修建槐河水库,老街被淹没,店也就没了。我从小跟着父亲在店里做跑堂,也知道怎么做这个鸡杂,但就是做不出那味。家父抱病,临终前才将秘方和盘托出。
前几年,有外地客商要出100万买我这个秘方,但我怕他们坏了汪家的名声,打发他们走了。按照家父的说法,做这个鸡杂,即使方子完全一样,做出来的味道也可能有偏差,还必须有好的心情和人品,才能相得益彰,精中求精。
李部长,尹红妹,高洪,江风四人在主席台上就坐。乡办公室还算搞的比较具体,主席台上还摆着桌签。
会议由尹红妹主持。她一开口,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尹红妹首先代表槐河乡党委,乡政府,对李部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然后是对高洪,江风两位同志来槐河挂职锻炼表示热烈的欢迎。
李部长宣读了市委组织部的任职决定,任命高洪同志为槐河乡人民政府代乡长;任命江风同志为中共槐河乡党委副书记,兼任观音台村支部书记。
接下来,高洪和江风分别做了表态发言。高洪的发言很有领导的口气和做派,先说了自己对槐河乡的认识,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看来是下过一番功夫的。说着说着,又扯到了前乡长,说我办他这个案子的时候怎么怎么,你们槐河怎么怎么,口气很是张扬。说了十来分钟,还不见刹车,惹得李部长频频抬腕看表。轮到江风表态的时候,江风只说了一句话:找准位置,端正思想,为槐河人民谋福利。
本来10分钟的会,因为高洪的滔滔不绝,多用了一倍的时间。会后,在尹红妹的带领下,一行人向食堂走。
高洪本以为组织部长到场,槐河方面一定会高规格接待,不说去县城,也得去个什么山庄,吃点野味,没想到尹红妹竟然要安排李部长去吃食堂,心里老大的想不通,脚步就有点拖拉。心想会议开过,自己已经正式是乡长了,这顿饭自己应该好好表现一下,尽尽地主之意。
想到这里,他头脑一热,紧走几步拦了李部长的去路,说,李部长,今天您能亲自来宣布我和江书记,我非常感激。现在已经一点多了,你还没吃上饭,我们都很过意不去。这样吧,中午这顿饭就由我个人安排,咱们去县城吃吧,借此表表我对李部长的敬意。
高洪此言一出,大家都噤若寒蝉,拿眼去看尹红妹。心想你高洪这样说,不是说尹红妹招待不周吗,让她的脸往哪搁?
李部长本来就对高洪有点不满,看他如此不识时务,微微变了脸色,停下脚步,看了高洪一眼,认真地说,高乡长,一顿饭就能表达对我的敬意?你以后好好工作,好好为槐河人民做贡献,就是对我最大的敬意。
李部长的话不轻不重,不愠不火,但却让高洪有点下不了台,白面皮变成了红面皮,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一时间尴尬之极。
尹红妹倒是很有做书记的风范,没有看他的笑话,而是及时上来替他解围,说,高乡长也是一片美意,怕怠慢了市领导,心情可以理解。不过你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没品尝过咱乡食堂大厨的祖传手艺,保证你吃了后三月不知肉味。
高洪感激地看了尹红妹一眼,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那好,我就跟着李部长去品尝下你们的私房菜吧。
食堂的饭菜很简单,都是一些乡下的家常菜,丝瓜梅豆红薯粉条,也没有什么特别,不过馒头蒸的很不错,虽然不很白,但有一种新麦子的香味,吃起来才知道馒头的真正滋味是这样的。
因为是工作餐,没有上酒。吃了一会,硬菜上来了,一大盆香气四溢的烩鸡杂。但见白的是鸡肠,紫的是鸡肝,黑的是鸡血,红的是鸡心,配着红辣椒,青辣椒,山里的野蘑菇,地曲龙,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香料,那真叫色香味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