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佛寺有个三藏法师

“有人能获极乐,有人终将痛苦一生。”

“三藏法师死后定能前往西方极乐世界?”

“由佛不由我。”

“也是,我虽为掌管黄泉国的泰武府君,却依旧无法左右轮回。黄泉国有亡魂亿万,但能听从我者不过只有亿万之一。黄泉国也有极乐之地,法师何不与我一起前往?”

“听佛不听我。”

泰武府君准备转身离去,却忽地又想起一事,回身笑道:“两千年前有一位名为‘地藏王’的高僧前来黄泉国,他说‘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那可是黄泉国内最阴森恐怖之地,不过也正是因为地藏王菩萨的无量功德,人间得以安然一千年。只可惜,即使无量无边早已修成智慧海的菩萨最终还是西去。世间无论神魔妖魔,终究还是不能不死不灭。”

“地狱未空,苦难横行,三藏法师可帮菩萨继续完成遗愿。”

苦一方丈道:“泰武府君是在请我去吗?”

泰武府君道:“是的。”

苦一方丈不再说话。

泰武府君笑了笑,也不急于要答案,他又道:“侍魔之地,应当百鬼夜行,我最近要做一件事情,杀一个人,希望三藏法师不要阻拦。”

苦一方丈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恐怕不能视若不见。”

泰武府君道:“果然如此吗,不过还是希望法师能好好考虑,早日跟我一起前去黄泉国的地狱苦难之地。”

泰武府君来的无声,走的也无声,静龙佛寺中除了苦一方丈无一人察觉。

“你一死,天下果然要大乱了,仅凭我一人之力,能阻止他吗?”

苦一方丈放下木鱼,看向窗外。

窗外有什么?

有佛祖?

有菩萨?

都没有。

他看到的是即将到来的苦难。

深山老林见寺庙。

一般来说,寺庙都会建于山上,讲究一个清静。而静龙佛寺却不同,它位于上沪市最繁荣的路段,寸土寸金之地非但没有迁移,规模反而还在不断扩大。

作为华国最大的都市之一,在市中心建立起一座寺庙,这无疑是非常具有前景的一件事。不过在当时的环境下,没有官方点头,要想做到这件事情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寺庙往往都是越老越吃香,静龙佛寺年代并不久远,名声也不响亮,但却异常的吃香。不仅是上沪市,全国各地的香客都会不辛劳苦前来这里上香拜佛,说是灵验的很。只是世人不知,静龙佛寺也被列入武道上三层。

夜已深,幽静的禅室里依旧可闻低低的诵经声和不绝于耳的木鱼声。

禅室里盘坐着一个年迈的僧人,他的眉毛皆白,皱纹叠起,却显得更加慈眉善目,哪怕比起大殿里的菩萨佛祖也不逞多让。年迈的方丈法号苦一,又称“三藏法师”。

唐朝玄奘也被称为三藏法师,这并非是一个法号,而是一种类似于方丈的尊称。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称为法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遍通经、律、论三藏的才能被称为三藏法师。

大唐时期盛行佛教,也不过只有三人获得“三藏法师”这个尊称,自那以后,到今已有一千多年无人再能获得。

苦一方丈生于清末,民国入世,名于二战。他既是僧人,也是文人,是一个经、法、书、画、印、音乐、戏剧无一不通的大才子。二战期间各国入华,意图分而划之,他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的口号,在佛门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不然依旧难以逃到与儒生韩门一样的命运。

帝都突变后,陈老怪的死一夜之间传遍全球,苦一方丈听后先是大笑,而后又是叹气。自那以后就更多的时间坐在禅室诵经,他要为那位死去的天下第一诵经三年。如今不过才一年而已。

陈老怪一生好交友,喜重情。

年轻时,苦一方丈曾问他:既以力证道,为何只灭欲不灭情?

陈老怪说:人若灭去情-欲,那还有什么意思,我要做的是陈老怪,而不是太平道长。

五千年来,恐怕也只有他一人敢狂言,一剑关天门、封魔道的太平道长也不过如此。

苦一方丈还曾说:世间无人能杀你,天地亦不能,但情却能。

陈老怪说:我不喜男女之情,只重兄弟之情,若死于兄弟之手,我无话可说。

他最后果然死于兄弟之手。

念起老友,顿时就连经书也苦涩起来。他与陈老怪有一段很长的往事,却也正是因为后者,本该大展宏图的他,被一生困与上沪之地。

当初冬日国在上沪市欲施行侍魔计划,后来虽被陈老怪以力镇压,但他自知自己能压一时,却不能压一世,所以他找来了一个能压一世的人。这个人就是当时的佛门第一人,苦一法师。

苦一方丈虽说与陈老怪已是知己好友,但并不愿意来这喧闹之地。最后还是陈老怪说:以你一人耳畔喧闹,来换佛门百年清静,不亏。

苦一方丈想起“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著名佛说,再加上陈老怪一而再再而三的怂恿和压力,算是半被迫半强求地答应了下来。

静龙佛寺建成后,陈老怪又来了,他说:现在国家困难,你捞的香火钱必须拿出十分之七来上缴国库。

苦一方丈也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