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9章 抡才

刘协沉声道:“洛阳周边的军队,是拱卫洛阳,以及应对地方的根本。既要开源,也要节流,如此,以保证军队的战斗力,以保证军中士兵能吃饱穿暖。”

皇甫嵩听得眼前一亮。

刘协给出的建议,不能说从根子上解决了问题,可实际上,却能缓解粮食的问题。尤其是,刘协一针见血,看到了问题,这样的天子,令皇甫嵩心中也是赞许。

皇甫嵩继续道:“可裁汰军中士兵,这一部分受伤的士兵,或者是老弱离开后,他们便可能无法安置。”

刘协一巴掌就拍在案桌上。

一声震响,皇甫嵩心头一跳,朝中的大臣,一个个看向刘协,意外刘协怎么突然发怒。

刘协怒道:“连安置军中士兵的事情,都无法解决,要你们何用?军中的伙夫,不需要人吗?军中专门修路搭桥,不需要人吗?军队要开垦良田,不需要人吗?难道朝中的大臣,军中的将领,都是一群废物,不会开动脑子,不知道安置人吗?”

这一刻,刘协气势爆发。

他虽说年纪不大,可这些年是上过战场杀过人的,自有杀气。甚至于这一股气势爆发后,纵然皇甫嵩也惊讶。

尤其刘协是天子。

皇甫嵩虽说是朝中的老将,可面对天子,天然的就比天子低了一等,他扑通一声,便跪在地上,道:“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刘协沉声道:“皇甫嵩,朕不管你有没有罪,最终处罚的都是你。如果你来负责军队,下面的人想不出办法,你裁汰下面的人;下面的人违法乱纪,你处置下面的人;下面的人无能,那就是你无能。朕能管的就是你,所以你下面解决不了问题,朕,就拿你是问。”

“是!”

皇甫嵩再度回答。

这一刻,皇甫嵩听到刘协的一番话,本该忐忑的内心,可不知怎么的,却忽然有一丝的雀跃,因为刘协如此的睿智,如此的有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个英明之主具备的素质。

刘协道:“起来吧!”

“喏!”

皇甫嵩这才站起身。

刘协环顾其余人,道:“可还有其余事情?”

“陛下,臣有本奏。”

这个时候,却见黄琬站出来开口说话。

刘协道:“说吧!”

黄琬沉声道:“前些日子,位于河套地区的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来信,希望朝廷能给予一定的粮食,帮助南匈奴度过难关。因为这些年,南匈奴年年遭到灾患。话里面,呼厨泉还说,如果朝廷不救助南匈奴,恐怕南匈奴的大军,也会叩关。”

“荒唐!”

刘协听到后,大喝一声。

他眼中透出一丝的冷意,沉声道:“自古以为,未闻有以粮食和钱财,能稳住匈奴人的。要让南匈奴老老实实的听话,不是靠粮食,更不是靠和亲,是靠自身的实力。”

“朝廷不是没有军队。”

“只要南匈奴敢异动,调集大军,直扑南匈奴去,剿灭河套地区的南匈奴。”

“如果南匈奴日子不好过,朕欢迎他带着南匈奴的族人,来到中原来定居,朕可以给予他们土地,让他们在中原耕种,让他们渡过难关。”

刘协对于外族的态度,承袭于王灿。这些年在陇西,刘协见到了太多的外族,如羌人、氐人,以及其余的胡人。

无一例外的,靠好处笼络,那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唯有王霸之术兼用,才有用。

以霸道征服,再以王道令其心服口服,这才是解决之道。

否则,那就是白搭。

所以刘协沉声道:“传信给呼厨泉,如果他要开战,朕等着他。我大汉的江山,即使出现动荡,那也不是阿猫阿狗可以侵犯的。反正如今军队士兵没什么事情,如果呼厨泉真的杀来,倒是可以练兵,让军中的士兵,能上阵杀敌。”

黄琬道:“卑职明白了!”

刘协点了点头,话锋一转,道:“可还有其余的事情?”

却见杨彪又站出来,道:“老臣杨彪,有事启奏。”

“说!”

刘协开口说话。

杨彪是官宦世家,且杨家虽说是弘农大族,但杨家不曾占据大规模的田地,不曾压榨百姓,杨家在朝中和民间的风评,都是相当不错的。

杨彪缓缓道:“陛下,如今天下间,宣纸流通,且又有印刷术印刻书本。整个天下,有无数人读书,能买得起书。这些年太学荒废,故而老臣建议,再起太学,招收士子,传授学问。同时,通过太学选拔士子入仕为官。”

刘协正色道:“太学可以再度开设,广泛招揽士子。但是,不必从太学选拔士子。既然提到了此事,朕便说一说,朝廷征募人才的方案。”

“此前主要是征辟、察举等,挑选天下人才。”

“这么做,毕竟有些限制。”

“自今年开始,朝廷开始开科取士。有朝廷出题,令天下士子皆可参与考核。从县一级开始考核,到郡一级。最终,在朝中宣室殿进行殿试。”

刘协正色道:“天下间选拔人才的方式,今后当如此进行。除此外,这开科取士的试题也是重中之重,要……”

这个时候的刘协,侃侃而谈。

他把王灿提及的开科取士,直接就说出来了。刘协这些年经历了许多,也清楚征辟、察举等方式,有太多的限制,也有太多的可操作空间。

如今天下读书人增多,以科举的方式开科取士,已经可以进行。

所以,他直接提出来了。

只要一步步的进行下去,天下间出仕的寒门士子,越来越多,最终世家大族的影响力,就会不断的削弱。

杨彪听到后,面颊抽搐,他没有想到自己一个问题,竟然又牵扯到了一项国策。

可这样做,等于断了世家大族的根。

杨彪却又清楚,这对整个大汉天下是有利的。

杨彪深吸口气,郑重道:“陛下所言,老臣会安排下去。”

刘协道:“是要今年执行下去,不是安排。仅仅是安排,下面的可能会抵触。必须要落实下去,把这一进行到底。”

“喏!”

杨彪开口说话。

王灿补充道:“朝廷的科举,是一大国策,不容更改。这是如迁徙豪强一般的国策,谁阻挡,我就杀谁。希望你们,能仔细考虑清楚。”

朝中的官员闻言,尤其是那些老臣,看向王灿时,都很是敬畏。

反倒是贾诩、李儒、郭嘉等人,分外欢喜。

他们本就不是什么世家豪强,如今朝廷更改抡才的方式,那自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