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晔拱手说道:“主公,卑职认为现在不适合攻打刘备!”
曹操身体微微前倾,说道:“愿闻其详!”
刘晔神情严肃,正色道:“刘备和王灿的争夺非常激烈,但双方还没有交战,刘备带去的士兵也没有受损。一旦我们攻打刘备,就会形成围魏救赵的局面,迫使刘备回援汝南而救了张绣,同时也让王灿轻易的拿下南阳郡,这是不出兵第一点原因。”
“其二,刘备带着大军返回,又有陈宫谋划,我们未必能拿下汝南,很可能吃力不讨好,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都没能得到好处。”
刘晔侃侃而谈,继续说道:“卑职认为我们要做的是等待,等着王灿率领大军击败刘备。正当王灿扫荡南阳郡的时候,主公派出两路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击豫州和扬州,一举端掉刘备的老巢。如此,王灿得了南阳郡,主公得了豫州和扬州,皆大欢喜。”
曹操仔细想了想,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刘晔之才,的确非同凡响。
稍微作出一点变化,便能将刘备置于死地。
曹操转念一想,又问道:“刘备被王灿击败后,不足为虑,我们也可以趁势拿下豫州和扬州,但王灿呢?若是王灿趁势朝豫州和扬州杀来,又该怎么办?”
荀彧接着说道:“主公,卑职认为王灿肯定不会攻打扬州和豫州。”
曹操问道:“文若,你有什么看法?”
荀彧解释道道:“王灿占据关中、益州和凉州,再加上即将得手的南阳郡,已经是幅员辽阔,辖地贯穿南北。”
顿了顿,荀彧继续说道:“王灿的北面有袁绍、鲜卑等异族,东面有主公的大军,东南方有刘表,南方有江东孙坚,可谓是放之四海而皆敌。若是王灿趁势派兵攻下豫州和扬州两地,战线太长,不利于后续的发展。卑职认为,王灿接下来的目标不是豫州和扬州,而是前不久出兵相助刘备的刘表。”
曹操一脸笑容,讥讽道:“刘表舍弃王灿,倒向刘备,愚不可及啊!”
荀彧说道:“主公英明,刘表一守家之犬,没有开疆拓土的志向,却想着合纵连横保全自己的荆州,甚为不智。”
毛玠立刻问道:“文若,王灿为何取荆州,而不取豫州呢?”
荀彧回答道:“不取豫州的原因就不说了,刚才已经解释了。单说荆州,所有人都知道锦帆贼甘宁是王灿的水军大都督,王灿麾下已经有一支纵横长江的水军,无人能敌。而荆州背靠长江,王灿若是拿下了荆州之地,不仅没有任何隐患,还能以荆州为立足点,用甘宁为将,扫荡孙吴,这就是王灿的目标。”
曹操笑道:“文若言之有理,我们就好好的议一议,讨论下该怎么扫荡豫州和扬州!”
一众谋士,纷纷出言。
众人讨论的话题,全都是关于针对豫州和扬州的对策。但刘备还在领兵赶路,不知道自己的后方被曹操惦记上了。
ps:四更之一;
刘备得到使节带回来的消息,很惊讶,很兴奋。
僵持不下的局面,竟然突然就解开了。
此前,刘备率领大军步步逼近宛城,但越接近宛城,遇到的抵抗越强,阻力越大,可以说是步步维艰,赶路很困难。现在张绣愿意归顺,并且沿途的士兵全都撤回宛城,刘备率领的汉军赶路的速度提升了许多,一路畅通,没遇到任何阻拦。
但是,大军赶路的时候,刘备心中突然觉得有些不安。
他想不明白心中的不安源于何处,但总觉得有哪个地方不对劲儿。
当下,刘备派人将陈宫找来。
片刻后,陈宫策马跑到刘备身旁,拱手道:“拜见主公!”
刘备略微担忧的说道:“公台,不知怎么的,张绣投降了我心中反而觉得不安。”
陈宫反问道:“主公,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刘备犹豫了一下,说道:“在赶路的时候,突然就有了这种感觉。唉,我左思右想,却不知道心中的不安来源于何处?但我们仔细的分析一下,张绣既然答应归顺,为什么不主动来见我,反而将沿途的兵力撤回宛城?”
陈宫一听,说道:“主公,卑职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也觉得此事不值得考虑。”
刘备表情变化,问道:“为什么?”
陈宫问道:“敢问主公,张绣不投降,我们要赶往宛城吗?”
刘备脸上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轻轻的点点头。
要拿下整个南阳郡,就必须消灭盘踞南阳郡的张绣,这是刘备取得胜利的大前提,没有击溃张绣,出征就不算胜利。
陈宫再次问道;“敢问主公,张绣投降撤兵了,我们要赶往宛城吗?”
“当然!”
刘备想也不想,脸上露出肯定的神情,也点了点头。
诚如陈宫所言,不管张绣是否投降,都要去宛城。
陈宫继续说道:“主公,不管张绣投降与否,或者张绣是否是真投降,这对于我们大军而言,没有任何意义,不过是赶往宛城的路上是否顺利而已。张绣不投降,我们要很长的时间抵达宛城;张绣投降,我们可以长驱直入,这是卑职不考虑张绣是否投降的原因。”
刘备又问道:“公台,我担忧的是张绣假意投降,另有所图。”
陈宫心中叹息,耐着心思解释道:“主公所虑,是我们抵达宛城后才要做的事情。不管张绣是投降,亦或是假投降,只要我们抵达宛城,就大局已定,容不得张绣反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