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战争临近

张作霖露出了感动模样,他心知杜明自己成了香饽饽,可既然是左右逢源,必然不能轻易接受某一方的好意,前几日曹锟派人送来六千金曹世英的生辰八日,想要和四儿子张学思接亲,被他含糊婉拒了,与之相比,段祺瑞的示好就有些不足了,他话音一转道:“只是我不愿骚扰东北父老,我还是去奉军司令部吧,记得那里有一处大院,刚好能安置卫队。”

徐树铮心里大骂张作霖不识好歹,脸上却笑盈盈道:“雨帅心系百姓,又铮佩服!去奉军司令部也好,那里驻扎我警备司令部一个团的兵力,正好护佑雨帅的安全。”

张作霖的脸色微变,但短短一瞬又恢复了常态,他从徐树铮口气里听到了几分威胁意味,说实话他心里还是比较忌惮徐树铮的,就拿他敢枪毙陆建章,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让人不得不多长几个心眼堤防,笑道:“那敢情好,说来我也累了,咱们走吧。”

……

“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浪大作。想当年,吉江辽沈,人民安乐。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到而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

“……”

暮色下,一辆沉重的军列行驶在京汉铁路上,正由南向北疾驰,一节节闷罐车厢中传出了嘹亮的军歌声,在旷野飘荡遥远。

韩百航将闷罐车厢的滑轨门拉开一条缝,一股清凉的夜风吹入车厢里,将里面的污浊空气赶跑,他远眺着夜色,心里发出了一声长叹。

来到民国已经两个多月了,军营的磨砺已经使他褪去了初时的青涩懵懂,他努力使自己融入这个时代,将二十一世纪的经历当做了一场梦,可不经意间,他还是忍不住怀念以往点滴经历,对此刻的人生充满了疑虑。

从郑州北上已经七天了,军列一路途径邯郸、顺德、石家庄,每日都在不停的换防北上,越往北走,他越发感受到了浓烈的战争氛围,就在昨天军列经过定县车站时,军需官出人意料的为士兵发放了弹药,每人足足六十发的子弹,所有人都知道大战在即了,士兵们变得沉默起来,除了个别老兵还能谈笑风生,即便是他也是心里忐忑不已,准备迎接人生第一场战斗的来临。

{}无弹窗第十一章战争临近

列车里走出了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军官,瞧着肩章已经是上校军衔,顾盼间自有着一股英气。他出来后虎视眈眈的往车站四周扫了一眼,又往列车回走了一步,恭恭敬敬的搀扶出了一个身穿北洋上将军装的瘦小老头子出了来。

此人正是富有绿林好汉传奇色彩的东北王——张作霖,他与同是出身绿林的两广巡阅使陆荣廷并称‘北张南陆’,叱咤一方。

张作霖一出来,月台上接站的达官显贵们不敢怠慢,纷纷口称‘雨帅’挤上前去,军乐队奏乐更响亮了,车厢旁肃立的士兵齐刷刷的行持枪礼。

“雨帅,一路辛苦了。”

徐树铮脸上绽开热情洋溢的笑容,装模作样的把手放在大檐帽上就要敬礼。

“哈哈。”

瘦小老头满面春风,笑声洪亮彻耳,他快走两步伸手拉住了徐树铮敬礼的手,豪爽的笑道:“又铮老弟,你我兄弟就不要客气了。”

“礼不可废。”

徐树铮微微一笑,顺势把手放下,与张作霖亲热的握起了手,其实论军衔他是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手握二十余万西北边防军精锐,比起张作霖这个东北王也不遑多让了。不过在北洋军界除了枪杆子,还是要讲辈分资历的,张作霖为奉系大帅,与段祺瑞、曹锟平起平坐,而且昔日奉军成立时,他还是奉军副司令,有这层关系在,他必须得表现出礼数来,否则就是失礼倨傲,在眼下直皖局势极度恶劣的节骨眼,他可不敢因往日的恩怨得罪了这个东北王。

“咦!雨帅,这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