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
“我们两,一个人拿一把钥匙,如果两把都是正好是对的,那固然好,这个机率较小,但如果有一个人拿的是正确的钥匙,另外一个人的钥匙就算不对,只需要跟剩余的那一把,交换一下就可以了,而且也可以很好的避免你所谓的信任危机,因为另外一个人还没有苏醒,我们没必要跟一个还在昏睡的人,谈什么信任的问题。”
“哦?我可以保证,如果我拿的钥匙不对,我会去交换,那么,你呢?”
“我当然也可以保证,再退一步,就算我拿到的钥匙不对,那也是我跟这个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与你无关。”
“那如果我们两拿到的钥匙都不对呢?这种机率也很大吧。”
“那只要我们两之间,作一个交换就可以了,很简单,如果我们都没有拿对钥匙,那你手上的,要么是我的钥匙,要么是他的钥匙,我手上的,要么是你的钥匙,要么是他的钥匙,如果你手上的是他的钥匙,那我手上的一定是你的钥匙,同样的,如果我手上的是他的钥匙,你手上,一定是我的钥匙。”林启做了多年的战地记者,逻辑能力在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所以我们先各拿一把钥匙试锁,如果都不对,只要我们两之间交换再开一次,肯定至少有一个能开。”
林启还在担心自己有没有讲清楚,赵天明已经笑了:“我明白了,如果你手上拿得是我的钥匙,我手上是你的钥匙,这样更好,我们交换一下,正好两把都开了,不愧是经验丰富的战地记者,一等一的逻辑思维能力。”
林启惊道:“你怎么知道我是战地记者?”
赵天明还是笑道:“看你这一身记者服,也不是很难猜,现在,经过我们短暂的交谈,相信我们之间,已经建立了最基本的信任关系了吧?”
“什么意思?”
“我们现在一起去拿钥匙,我可以相信你,只会拿一把钥匙吧?”
“当然。”
“很好,那我们开始吧。”
林启当然相信自己只会拿一把钥匙,但他不太相信这个赵天明会只拿一把钥匙,所以赵天明说了“开始”之后,林启立刻倾斜了一下身体,慢慢伸出手去,向那三把钥匙靠近。
这次林启吸取的刚才的教训,并没有很着急,至少身体上并没有很着急,这样才能稳住悬挂的铁笼,保持平衡。
这时,赵天明又说话了:“等一下!”
{}无弹窗非洲东部的环境迷人,不仅有尼罗河的发源地,绚丽的湖光平原,还有闻名世界的东非大裂谷。
与之不相对应的,是这里政局一直动荡不安,在苏丹和肯尼亚的交界处,有一个弹丸的小国家,叫作乌拉坎。
这个政权,并没有在国际上获得承认,因其是个神权国家,某些教规,比较反人类,例如残害女性的割礼,不但盛行,而且发展到初生婴儿身上。
并且此地长年处于战乱状态,但种种迹象已经表明,反政府军不管目的还是手段,都要更加暴虐和灭绝人性。
3月初,反政府军攻破了首都,并开始大肆屠杀平民,眼见一个新的政权就要诞生。
林启是一名中国人,作为国际维和部队的一名战地记者,他总是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这次也不例外,即使部队里最身经百战的战士,都对他这种“不怕死”的精神也表示过由衷的佩服。
那天,他到达了一个刚刚被屠的村落,现场一片狼藉,残肢遍地,哀嚎遍野,就在他拿起相机准备拍照时,他全身像被电击一般,感到一阵酥麻,之后就失去了意识。
一阵剧痛,林启醒了过来,发现自己被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肚子上有个约莫6长的伤口,丝丝的流血。
林启在部队受过急救的训练,迅速反应,检查伤口,发现伤口并不规则,似乎不是匕首之类的利刃所割,并且也不是很深,林启脱下上衣简单包扎了一下,发现还是流血不止,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得用手捂着。
之后观察周围的环境,认识了关在旁边笼子里的声称自己是什么灯塔,还参加过某个雇佣军队的“j”。
林启经历过一次刻骨铭心的伤痛,把生死看得很淡,所以才会不顾家人的反对,执意来到这里,尽管如此,当死亡真得近在咫尺时,人的第一本能还是求生。
听这个“j”侃侃而谈,分析的头头是道,林启问道:“你中文说得这么好,也是中国人么?”话一问出口,觉得有些冒失,j刚刚说了自己是没有国藉的人。
但是j依然保持着绅士般的风度:“算是吧,我的亲生父母是中国人,我本人也在中国生活过不少年。”
“那你有中文名字么,外文名字也可以,我不太习惯拿个字母称呼别人。”
“嗯,再我看来,名字只是个代号,跟j,或者abcd都没什么不一样,不过你愿意的话,可以叫我赵天明。”
林启心里冷哼了一声:“嗤,赵天明,照天明,还真把自己当灯塔了。”
林启并不相信他,很显然,这家伙是临时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
但此时此景,两人要合作一起逃离这里,还是保持最基本的默契和尊重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