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还要上学啊。姑姑和奶奶好不容易来镇上一趟,我不得陪陪啊?”崔若武准备和妈妈讨价还价。
李秋香不说话,只拿眼睛瞅着崔若武。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这就去洗手。”被李秋香一看,崔若武就赶快投降。把王素娟和崔楚依看得直乐。
中午在二嫂家吃的是杂粮米饭,大米、小米、糙米、高粱米还有红薯搅在一起蒸的,多加点水,蒸的软软的糯糯的,也没有菜,就滴几滴酱油拌着就吃了。
吃过饭,崔若文和崔若武就要去上学了,李秋香也差不多到了上班的时间。
王素娟把买的点心拿出来,递给崔若文和崔若武“来,这是奶奶给你们买的点心,给你们路上吃。”
“谢谢奶奶!”崔若文和崔若武接过点心一块儿向王素娟说谢谢。
李秋香看到了连忙摆手“妈,您看您买这个做什么,又不顶的,吃完就没了。”
王素娟呵呵地笑着“没事儿,就是给孩子尝个新鲜。”
李秋香看王素娟这么开心,也就没在推辞了。亲戚间就是这样,我拿出来了你就接着,这可比光耍嘴皮子说我给你买什么什么吧,最后什么都没有的好。
其实,李秋香刚结婚的时候,听说要供小叔子和小姑子上学,挺不满意的,还是当会计的父亲李铁柱劝她“姑娘,你看看阿信大哥家,还有个姑娘也要上学,自己也退伍了,家庭条件不比你们还差,人家说什么了?我和你娘当初让你嫁给阿信就是看中的他们家里够团结,几个叔伯兄弟谁家有事儿不出手的?我和你娘就你一个闺女,将来我们老两口和亲家百年之后,你们靠谁啊?不还是阿信这些叔伯兄弟?你现在吃点亏,把这事儿办漂亮了,真心地供你的小叔子和小姑子上学,将来,不管他们兄妹俩成就咋样,你们做的,大家伙儿了都能看见,真有点什么事儿,总会有人乐意帮你们一把的。闺女,眼光看长远点,你们的好日子在后面呢。”
确实,从七零年结婚到现在,家里的事儿李秋香从来没有发过愁,生孩子坐月子,也是婆婆伺候的。生完孩子上班,把孩子丢给他奶奶,王素娟也照顾特别好,不会说像别的家老人带孩子一样,最后孩子只和老人亲,不要爸妈的。王素娟一直有和孩子们说。他们爸爸妈妈多辛苦,上班多累,崔子信和李秋香每次回靠山村,若文若武就赶紧给他们搬凳子,叽叽喳喳地说着在家里发生的事儿。没有一点生疏感。只有有人经常在孩子耳边提起父母,孩子们才会是这种表现。这么多年了,崔家的妯娌们一直都是各家小媳妇羡慕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