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收获小麦

妙手仙农 隆歌 2454 字 2024-04-22

孙院长也挺无奈的,说道:“我们医院有对于贫困百姓的相关补助,不过这个补助有限,又比较难以申请。我试试看吧,我只能尽力而为。”

仪琳还是说道:“谢谢孙院长了。”

定静师太住院了,手术、化疗,一条龙算下来,起码要十万块钱,法源庵常年以来,香火并不鼎盛,定逸师太算了下家底,也就凑出个七万块钱,还差三万。

三万块钱,对于有钱人家也许不算得什么,但是对于黄石镇这样一个贫困镇来说,要想化缘化出来,那怎么可能呢?

这下可把定逸师太和定闲师太愁坏了。

这法源庵有三定,分别叫定静师太、定闲师太和定逸师太,其中定逸师太是主持,定闲师太负责日常管理,而定静师太是负责接待香火客人的。

大家听说定静师太病了,得了淋巴癌,都想表达自己的一份善心,于是凡是来烧香祈福的,都捐助个十块八块的,但是黄石镇的风俗,并不是人人都烧香拜佛的,这法源庵也没传出有多么灵验,所以,一直以来,这香火也并不怎么样啊。

说白了,大家你凑凑,我凑凑,香火钱也就是五六千块钱左右,还差两万块多一点呢。

仪清急的快哭红了眼。

黄堂的麦子收获好了以后,已经花了一些时间,把一亩半的土地都种上了茄子、番茄等蔬菜,然后在半夜里施展《风雨入道》的功夫,给自己的三亩蔬菜地浇上水。又施展《青云咒》给三亩地的蔬菜驱虫避害。施展完,方才上床睡觉,反正这三亩地离家也很近,就在家的南面嘛。

这老王头和王大婶的地,也邻着黄堂的三亩菜园子,也种的蔬菜,上一次收小麦的时候,就明显不如黄堂家,要知道,这老王头和王大婶可是种了三十多年的小麦啊,自以为种植技术可以了,但是却被一个小孤儿黄堂给比下去了,这多丢人啊。

就为这事儿,老王头和王大婶还吵吵了起来……

两人后来达成一致意见,那就是去找黄堂套套话,问问到底这种小麦的秘诀在哪里,这一去不要紧,却发现黄堂家的黄瓜长的是又大又好看,这个羡慕加嫉妒啊,了不得了。

这小麦熟透后,在早辈子人那儿,是要用镰刀来割的,但是今时不同往日,隔壁东海镇已经引进了三台收割机,这三台小型收割机,是可以收割丘陵地带的小麦的,并且直接出小麦粒。真是高科技的结晶啊。

而且国家政策也越来越好,种小麦可以得到国家每亩地一百多块钱的补贴呢。这都是国家对老百姓,对农民的优惠政策啊。

今年的小麦,由于干旱,别家的收成都很一般,唯有黄堂家,由于黄堂有《风雨入道》法诀,所以浇了三遍水,小麦粒粒饱满,收成很好。

黄堂也赶了一回时髦,花了200块钱,让东海镇的这家收割机来割了自己一亩半的小麦地。

这一下子不要紧,立马惊呆了众人,他们纷纷奇怪了:“这黄堂家的小麦怎么这么丰收?这简直有点不可思议啊。”

“他是怎么办到的呢,今年这么干旱。”

“是啊,这小麦咋种的这好……”

村口的老王头和王大婶,甚至贴近了黄堂,想套个近乎,但是黄堂依然打马虎眼,说:“这都是俺运气好啊,这运气不得不服。哦对了,俺还去法源庵烧香了呢。”

“这法源庵,真有这灵验?”王大婶将信将疑。

黄堂且不去管它,等今年这一亩半的麦子收成完毕之后,家里的生活条件应该说就更好了,之前是以地瓜、白菜和去年的剩面为主,今年的新鲜麦子打的面,还没粘嘴呢。

收获完毕,在众人的惊叹声中,黄堂开始自己的种蔬菜的大计。

定静师太那边终于忍受不了痛苦,去到了市立医院找孙院长检查了一下,结果确定是淋巴癌,但是奇怪的是,这淋巴癌明明已经到了中晚期了,但是最近几天却有衰退的迹象。

孙院长大吃一惊,说道:“这,这怎么可能!”

的确,一般癌症到了中晚期,是会迅速扩散的,尤其是淋巴癌这种治疗难度大的癌症,更加的让人难受,依照他孙院长“澄海市一把刀”的个人经验来看,如果是平时有这种中晚期淋巴癌的病人,基本上已经宣告不治,让其准备后事了,但是今天这个中晚期,却有明显衰退迹象,这不是,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孙院长说:“你最近有什么特殊的活动吗?或者有吃什么特殊的神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