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内阁VS早朝

如此一来,这工作量,可就等于是加大了。

所以,干脆,李相在楚阳的提议之下,再次加大了对于内阁的规范和定义。

于是,接下来,一连数日,李相、梁国公以及相府的一些幕僚,全都在忙碌着。

而李远舟和云容极二人也没闲着。

只要是被发现在府里,就被这两人给揪过来当苦力。

终于,在一个月后,李相将自以为已经极其完善的一套内阁制度及其构成都书写好了。

楚阳看着手上的东西,格外满意,“丞相果然是高材也!”

李相的嘴角抽搐了一下,这还得多谢你的逼迫呢。

这么多天,自己真地是快要累死了。

楚阳看了看厚重的条文,“来人,赐座。”

楚阳看了不过几页,“相爷,朕以为这内阁成员一事,当需仔细斟酌,倒也不一定非要拘于年龄,还是本事和才学最为重要。爱卿以为如何?”

话落,没听到动静,抬头,才发现李相已经歪在椅子上睡着了。

楚阳看看桌上的东西,再看看明显瘦了一大圈儿的李相,也是余心不忍了。

“来人,将椅子抬到偏殿,然后再慢慢地将相爷扶到榻上休息。”

“是,皇上。”

“内外大臣言官折奏则直达御前,阁臣不得与闻;天子有诏则面授阁臣,退而具草以进,曰可,乃下。”

楚阳看到了这段文字,这是在制约内阁大臣。

避免他们干涉皇帝的决断。

楚阳点点头,李相到底是李相,终归是多年前的那位恩师,时至今日,心里想的,仍然是整个大夏。

“唉,可惜了,时至今日,朕都无法还你一个光明正大的身分。”

楚阳摇摇头,面有惋惜之色。

再翻,里面夹有一纸泛着黄色的纸笺。

“内阁只是执行皇帝意志的工具,而无大臣互讦宦官乱政之事发生,内阁大学士的职掌才能够正常发挥,功能有代阅章奏、票答、赞襄机务等数项。内阁意见在国家事务的决策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故,内阁成员之选择提拔,需谨慎而为。”

至此,楚阳大概也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项制度的改革,岂是那么容易的?

按着李相所写的这些条例及规章,内阁中的大臣,至少要有数十人,而其中能起到了一定决定作用的,也要在七人以上。

如此,才能真正地起到帮皇上分担政务,同时,又不会真地夺权的效果。

楚阳只是觉得内阁的成立,可以大大地减少皇帝的工作,却没有想过,若是有朝一日,这内阁的权势,一旦超越了皇帝,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所以,现在李相的这些策论,可以说是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既有人帮着他来分担这一切,可是同时,又不会威胁到皇权。

果然是相当周到。

李相醒过来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

“什么时辰了?”

“相爷,您醒了。已经酉时了,皇上刚刚才走,皇上交待了,说是您醒了之后,让您在这里歇息片刻再回府,免得刚睡醒,再受了风,着了凉。”

李相闻言,倒是微不可查地笑了一下。

“烦请公公代为谢过皇上了。”

“您客气。皇上还命人备了燕窝,马上就来,您还是用了燕窝之后,再走吧。”

李相点点头,“多谢皇上了。”

其实,小德子也觉得皇上对这位李相太过于倚重了。

若是换了别人上位,只怕第一时间就是要对付之前的这些老臣。

可是皇上不仅没有,还对相爷大为倚重。

这是认同相爷的能力,还是觉得相爷的人品高绝,所以,才会格外放心呢?

小德子或许是永远也想不通的。

当然,这于他而言,也并不重要。

内阁制度的正式推出,可以说是在朝堂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内阁为正一品衙门,位在六部之上。大学士‘位尊望重’,其职务首先是议政事,宣布纶音。

阁臣常在皇帝的左右,充当顾问。他们不但对答政事中的疑难问题,而且为皇帝办理公文,草拟谕旨。内阁所承办的公文有制、诏、诰、敕、题、奏、表、笺。内阁为丝纶重地,每日钦奉上谕,凡应发钞者,皆下于内阁。此外,内阁还负责记载纶音。

皇上将东侧的几处建筑专门拨为内阁使用。

其中,重臣基本上都居于文渊阁公干。

而内阁首辅,则是钦定了李相,次辅梁国公。除此之外,再添了两位内阁大臣。

除却这四位大臣之外,还有大学士、学士等一些文官入驻,专司负责一些文书之类的工作。

如此一来,内阁的成立,极大的程度上,将政务简化了。

同时,皇上宣布,自此之后,废早朝制度。

并且,皇上明确了各官员的公干时间。

早朝制度被废,直接改为了五天一次的朝会。

同时,每月还会有两次大朝会。

大朝会上,准许参与议政的大臣范围,得到了扩大。

如此,也算是皇上广开言路的另一条途径。

若是以为自此,楚阳对于政务的改革,就此打住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而直接让楚阳下定决心要整治吏治的根本原因,还得从一个月前提及。

也就是楚阳和霍瑶光二人商议好,微服出宫的那天。

帝后出宫,哪怕是微服,这身边的侍卫又怎么能少了?

可是偏偏,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有人冲撞了皇后,这怎能不让楚阳觉得堵心?

------题外话------

今天是假期的最后一天了。来一波月票红包吧,只为图个热闹!哈哈。

楚阳所提及的三师,分别是指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

太子太师教文,太子太傅教武,太子太保保护其安全。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

其实,历朝历代以来,不少人的太子太保等头衔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并不是真的给太子上课,有的皇帝根本就没太子,也封别人做太子太保。

可是眼下的情形,自然是不同的。

太子是正儿八经要立的,而且还是皇上的嫡长子,这绝对是将来的皇位继承人了。

若是此时能有资格成为三师之一,哪怕是副职,那也绝对是能给自己带来极为远大的前程的。

所以,皇上册立太子的消息一经传出,各位朝臣们又都开始蠢蠢欲动了。

哪怕是连个太子少师也混不成,总可以将自己家的儿子或者是孙子送入宫中当个伴读吧?

太子读书,那是必须要有伴读的。

而且,少说也得有那么五六个吧?

毕竟,宫里头现在就只有一位小主子,太子读书,还有习武,这伴读的人选,自然也就会更多了。

一来是可以热闹一些,帮着太子来营造出一种十分热烈的气氛。

二来嘛,文臣家的孩子当伴读,只上文课,而武将家的孩子做伴读,其实就是陪练了呀。

所以说,朝堂上下,各部的官员们,就开始动起了小心思。

李相这天一回府,就被管家禀报,说是前前后后,已经有十余位大人前来拜访了。

因为丞相被皇上留在了宫里说话,所以,都被管家给挡了回去。

李相又不傻,自然明白了这些人的来意。

“知道了,下次再有人来,无论我在不在,都说不在。”

“是,老爷。”

今天跟皇上私底下聊了几句,皇上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

就是想要让李远舟来做这个太子太师。

其实,李相是不大乐意的。

李远州还太年轻了,资格上差了太多。

纵然是被京城的百姓们给冠了一个才子的称号,可到底也是虚名。

所以,李相觉得不合适。

最终,退了一步,李相自己任太子太师,而李远舟,则是成了太子少师,也就是他的副手了。

如今回府了,李相才觉得不对了。

好像是把自己给绕进去了。

若是自己那会儿同意了皇上的话,那至少自己还能轻闲一些。

现在倒是好,自己直接被皇上给套牢了。

至于太子太保,皇上考虑再三之后,选择了赵信。

此人虽然是迂腐了一些,而且带兵打仗的本事也弱了一些,可是至少,忠心仍在。

再者,私底下,能教他的人,可多了去了。比如说云容极、楚辽等人,个个都是好手。

太子少保,也就分别由这二人做了。

事实上,赵信的年纪大了,真正进宫来教太子习武的可能性也并不大。

也就等于,其实是将太子习武习兵一事,交给了这二人。

倒也算是刚刚好。

楚阳跟楚辽提了提有关楚府一事,楚辽沉默之后,给出一个答复,“一切尽凭主子做主。”

其实,楚家当年的惨案,皆是因为楚妃在后宫荣宠太过。

以至于引起了当时皇后以及其它一些人的恐慌,所以,才会听信了元庆之言,对楚家痛下杀手。

而事隔多年,哪怕是楚辽看淡了这些名利,可是实际上,骨子里所刻着的有关家族荣耀这样的信念,还是丝毫未变的。

楚阳思忖再三之后,册封了楚辽为镇西侯,楚刚楚凌二人,虽然暂时没有爵位,可是如今都是官居正三品,这个年纪的正三品武将,那绝对是相当地厉害了。

楚阳将先前的二皇子府,直接命人改建,一分为二。

一处赐给了镇西侯,一处则是赐给了楚刚和楚凌两兄弟。

两府被东西一道墙隔开,倚背而立。

楚家人,总算是在京城有个家了。

楚成目前在宫中当值,听闻楚辽封爵的消息,兴奋地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

这么多年了,他们楚家人,总算是迎来了他们的复兴之时。

楚辽接旨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重修楚家的祠堂。

谁能想到,时隔二十年,楚家,竟然还是再次站立在了这大夏的朝堂之上,甚至是还位居高位,极得圣宠。

李远舟接到旨意,则是十分无奈地抽动了一下嘴角,“父亲,您就没有想着拒绝?”

李相白他一眼,“你以为我没有拒绝?就皇上那心眼儿,鬼着呢!到了,反倒是将我给算计进去了。真地是有些亏了。”

李远舟轻笑,“不亏。我知道您是一心想着帮他的。如今他的皇位虽然是坐稳了,百夷的大局也渐渐地平定了下来,只是,皇上接下来要做的事还有很多,需要父亲您协助的地方,就更多了。”

李相叹口气,“我就是个劳碌命呀。以前他没上位的时候,我是天天盼着他能登上那个宝座,天天都想着他会成为一代明君。只是到了现在,我却有些糊涂了。他这般地勤恳,纵然是好事,可是为什么累着的,不是他,却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

李远舟再次发笑,“父亲,不是您说,要为皇上解忧,要为国家而鞠躬尽瘁的吗?现在,皇上这是乐意给您一个这样的机会了。”

李相瞪眼,“滚!”

李远舟忍了笑,“父亲,太子殿下如今年幼,而且这几年,也被皇后娘娘教导得极好,至少,这教养是没话说的,只是,太子殿下生性顽皮,想要教好他,可不太容易呀。”

“若是太容易了,还能显出你的本事来?行了,以后没事儿,你就去东宫歇着。实在不行,你就干脆住在东宫得了。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连个儿媳妇也娶不进来,我看见你就心烦。”

李远舟一怔,面色微僵。

这说着朝廷大事呢,怎么就扯到他娶没娶媳妇儿这件事上来了?

“上次的赏花宴,你就一个相中的也没有?”

李远舟的喉头一动,没说话,只是眸底,却闪过了那一抹的娇绿。

甩甩头,不能想。

“父亲,婚姻大事,自然是当由父母作主,儿子没有意见。”

既然不能娶到那个心仪之人,妻子是谁,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只要是个安分守己的,娶过来之后,不给自己惹麻烦,也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