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上天听到了霍瑶光的祈祷,竟然在扶阳郡的辖内真地发现了一处铁矿!
这可是一件天大的好消息。
如今的西京,可以说是完全成了楚阳的天下。
他想要瞒下什么消息,自然是再简单不过。
霍瑶光和楚阳一起去了矿山,仔细看过之后,确定是赤铁矿。
这种铁矿,经过提炼之后,还是很适合打造成兵器的。
有了矿山,接下来,就是开矿以及炼钢,并且打造兵器的一条龙产业了。
霍瑶光乐得都快要跳起来了。
“我真觉得自己这嘴巴说话还是挺管用的。你说,咱们是不是还能挖到一座银矿?”
楚阳心里高兴,搂着她的肩,“能有一座铁矿,咱们就应该要知足了。不能太贪心了。”
话落,伸手捏了捏她的鼻子。
“西京军粮草的事情,你打算怎么办?”
“不急,我问过云容极了,还可以再撑几天。”
“千万别过了。不然,到时候云容极能气到找你来拼命了。”
“放心,不会。”
云容极跟着大军一起吃了两天白粥加野菜之后,是彻底地坐不住了。
他觉得自己都快要饿晕了。
他们可不是难民,这每天还得有大量的训练任务呢。
这连吃都吃不饱,哪儿来的力气再去训练呀?
云容极真想立马就让人套上马车,然后直奔西京城。
也就在这时,外面总算是传来了好消息。
有粮食到了!
用楚阳的话说,他的粮食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就算是送过来,也得让他看到一些可图之利吧?
所以,不得已,云容极只好让他的兵,都跟着挨了两天的饿。
其实,若非是霍瑶光劝着,楚阳的意思是再饿他们几天呢。
楚阳先命人送来了一些粗粮,黍子和玉米面儿。
好歹,也能吃上个窝头了,好歹是干粮呀,至少不会饿地没力气了。
“将军,我们王爷说了,再过几天,会有米面送来,让您再忍忍。我们王爷也不容易呀。”
云容极翻了个白眼儿,知道这话是说给谁听的。
“对了,还有几车,是我们王妃让粉条作坊的人连夜赶制的,这个倒是省事儿,直接下锅煮了,再放上几样调料,就可以吃了,也能管饱。”
这有了干的,先吃着,等到身上有了力气,云容极立马就带上人,去不远的山上打猎去了。
他就不信,还捞不着一点儿肉吃了?
先前就想去,可是一来是因为没力气,二来,也是因为觉得这二十万大军呢,打猎才能打到多少?
到时候,这让谁吃不让谁吃的,怎么弄?
现在好了。带上一队人,直接就钻进了林子里。
好在,还真是有点儿收获,百十来号人,直接在林子里烤了野味儿吃了,随后又命人带回去了不少,让伙头军给炖成肉汤。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过着。
对于西京军来说,静王爷就是他们的救星。
因为一直持续到了年底,他们的粮食又断了一次。
而这一次,比上一次还要狠。
这一次,他们是生生饿了两天,什么吃的都没有了,完全靠喝水充饥呀。
第三天的时候,静王爷派人过来送的粮食,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多,可是至少,能让他们吃上一口饱饭了。
西京军的二十万将士,可以说是对静王爷感激涕零了!
为什么?
他们是为朝廷效力的,为了国家而舍生忘死,朝廷给他们粮食,给他们饷银,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
可是人家静王爷可不欠他们什么呀。
这几次三番地送粮食,他们怎么能不感激?
到了年关,楚阳出手就更大方了,直接就让人送来了两车猪肉,两车羊肉,外加三百多只鸡,还有一百多条鱼。
好歹也是过年了。
对于西京军来说,这些东西,自然是不多。
可是对于静王爷来说,人家能送这么多的肉过来,就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还是那句话,人家静王不欠他们呢。
武宁侯和穆远宜夫妻俩,跟着叶兰笙一起去了上阳关。
大过年的,还是要和自己家儿子一起过,不能跟女儿过的。
这种风俗,还是要遵守的。
如此一来,这静王府里,倒是显得有些冷清了。
当然,那是别人以为。
其实呢,王府前院摆了几十桌酒席,除了当值的侍卫小厮们不能喝之外,其它人,人手一碗。
外面都由楚辽和古砚楚成几个人撑着,免得他们再闹出事来。
而内院,也是一样的热闹。
霍瑶光看着吃得有些狼籍的餐盘,再看着大宝给晃晃喂鸡腿儿,就觉得这才是人生最快活的日子呢。
青苹几个人还在吃吃喝喝,苏嬷嬷早已经醉地趴在那儿不动了,而小环的脸也是红扑扑的,看样子,应该是喝多了。
“你说,我们这种平静的日子,还能维持多久呢?”
楚阳没说话,只是紧紧地抱着她,“害怕了?”
霍瑶光摇头,她又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
“皇上当真病危了?”
何子文所料不差,四殿下一监国之后,便大力督促各方开始筹办粮草。
当然,手底下的官员们,自然也是各种的理由来推托或者是干脆直接就称病不当值了。
对此,夜明慎倒也算是心狠,直接让人去称病的人家里下了最后通谍。
不是病了吗?
正好,年纪稍大一些的,你就在家頣养天年吧。
若是年轻一些的,给了三天的时间,若是不能正常去衙门,那以后也就不用再去了。
夜明慎这一手,不可谓不狠。
同时,借机也算是提拔上来了不少他的人脉,这一次,倒是让夜明慎的人,都觉得扬眉吐气了。
当然,对于官员的委任,也并非是如此简单的。
就算是监国,也不能将李相给忽略了。
不仅不能忽视,还得好好地供着。
四殿下的手段比较强硬,倒也真地有了效果。
只是,第一批筹集到的粮食,还不够西京军一个月的口粮,所以,不得已,这才将李相和安国公等人叫进了宫。
“几位都是我大夏的老臣了,不如大家说说看,这粮食该当如何?”
“回禀殿下,眼下这等情形,不如先将第一批粮草送到上阳关。那里有十万兵马镇守,而且,听闻武宁侯府也私底下筹集了一些,不如,连同这些,一并送到上阳关,可以维持那里两个月的给养了。”
夜明慎点点头,他也是这个意思。
安国公则是微微皱眉,总觉得事态的发展,越来越超乎他的想像。
“殿下,可是西京驻军的粮草,怕是只能再维持十天了,粮食若是再送晚了,只怕那边要生变呀。”
“梁国公以为呢?”
梁国公是云容极的父亲,有他在,其实也就是为了能有一些宽慰的法子。
“老臣也觉得李相所言最有道理。这样,老臣先给容极写封信,让他暂时自己想想办法,就说朝廷的粮草,很快就能送到。若是迟了几日,也让他先安抚一下。”
夜明慎嗯了一声,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不过,安国公却表示不太同意。
“殿下,这样的安抚,只怕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而且,以咱们目前筹集粮草的速度来看,这第二批,而且还得是能让西京军够用一个月以上的给养,只怕是有些困难。”
夜明慎的眉梢微动了一下,未说话。
安国公看了看他,继续道,“殿下,要知道,我大夏的军营,可是不止有这么两处,其它的地方,也一样需要粮食呀。”
这是实话。
也是最为无奈的地方。
放眼大夏,现在哪儿不缺粮食的呀?
再说了,这个冬天总要过吧?
那么多的难民呢,要愁的可不仅仅只有粮食的事儿,还有相关的居住问题,寒衣问题,这都需要解决呀。
好在边关的寒衣可以用去年的旧的,倒不是非要不可。
可那些难民们呢?
若是处置不当,到时候冻死了大批的百姓,又是大问题。
夜明慎一时有些两难了。
“相爷,不知您有何高见?”
李相挑眉,“殿下,听闻这次大范围的洪灾,倒是西京那边的影响不大。不如,给静王爷那边通个消息?”
夜明慎的心底一紧,“相爷的意思是?”
“也不需要多了,只需要静王爷能拿出一个月的粮食来,正好也让咱们这里缓一缓。”
夜明慎有些犹豫,“这可不是小数目,相爷觉得静王叔能拿得出来?”
李相愣了一下,摇摇头,“单凭静王爷,自然是拿不出来的。可是,不是还有底下的那些衙门权贵吗?大家一起想想法子,总能凑一凑的。”
安国公想了想,眼下,貌似也只有这一个办法了。
“只是,相爷的意思,是要给静王爷下旨?”安国公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太对,“京西州今年也遭了灾,他们应付地及时,只能说是他们的反应快,而且各方面的处置妥当。可若是强行下旨的话,只怕是不可。”
李相也表示同意,“殿下,最好的法子,就是您修书一封,着人给静王爷送去。只说是给朝廷一些时间来缓缓。毕竟,京西州只需要考虑当地的一些情况,可是朝廷,还是要放眼整个大夏的。”
夜明慎点点头,对于他的意思,那是深有体会。
“那好,本宫这就给小王叔写信,另外,肃王叔那边?”
“之前晋王爷有信送回来,说是诛灭了赵书棋部之后,倒是收缴了不少粮食,暂时可以不考虑晋王和肃王爷麾下的将士了。”
夜明慎松了一口气,总算是听到一个好消息了。
不容易呀。
夜明慎当即就让人备好了笔墨,给静王写信。
李相则是一直闲闲淡淡地坐在了原位上,脑子里则是在想着,缓一个月,朝廷真地能筹到那么多的粮食吗?
再则说了,还有其它的边关的驻军呢?
难道都不需要送粮食了?
可并非是都如楚阳这般,手里头早早地就捏了粮食的。
所以,李相觉得,这一次,朝廷真地是要好好地整顿一番了。
先前,就曝出了有官员私自扣押粮食一事,一直未曾重惩。
而此事,对于朝廷的打击,显然是十分明显的。
乱世,就当用重典!
只是可惜了,皇上一病不起之后,许多事情,便都搁置了起来。
李相看夜明慎将信写好封好,差人八百里加急送到西京,就知道应该慎重了。
“殿下,先前私扣粮食以及粮款的那些官员,如今还只是被关在了牢里,未曾处置呢。”
夜明慎一愣,咝了一声,“若非是相爷提醒,本宫都快忘了此事了。”
最终,大家意见统一,还是应该要严惩。
如此一来,才能让那些人都安分一些。
不震慑住他们,只会让他们有恃无恐。
而这一次被杀的二十余名官员里头,其中,就有不少支持夜明慎的人。
当然,只是一些小喽啰,哪怕是为三殿下办事,可是还没有面见三殿下的资格。
这一次,夜明慎可以说是为了立威,牺牲的有点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