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233 杨清照

“十面埋伏。”杨老爷子的语气依旧平淡。

女孩有过一瞬间的迟疑,看了看唐装老人,见对方始终笑呵呵的,更有不解,但指尖的跳动并没有停滞。

女孩很清楚,这位选曲的杨爷爷,很可能在酝酿着一盘棋,一盘天地为局、众生为棋的绝世棋局。

以广陵散刺杀背景的暗匿藏锋为引,又以十面埋伏这种移花接木的韵味伏藏作为过渡性的主调,那么接下来的第三首,又将是什么?

女孩抚琴的同时,也在暗暗猜测着…

一曲终罢,曲散,人未散,只因抚琴的女孩并非在对牛弹琴,两老一少互为知音,良久,唐装老人叹道:“琴能生音,可音却无形,止于心。树静,昔日为你取名,就是不想你染上树欲静而风不止。”

女孩像是做错事的低下头,轻声道:“树静知错了。”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孩子,不知你可猜出下一曲?”唐装老人露出淡淡的笑意,看了眼一旁靠在太师椅上闭目的杨老爷子。

女孩再次抚琴,牵动的旋律渐渐引起杨老爷子的笑意,良久,杨老爷子豁然睁眼,笑道:“好一曲平沙落雁,先前杨爷爷还在犹豫,倒是树静看得透彻,看得明了。”

女孩低头道:“杨爷爷心中早已有了答案,树静受之有愧,不敢承杨爷爷厚赞。”

“无妨。”杨老爷子摆了摆手,随后抬头看天,笑道:“阿宁出生起便犯三劫,命中与天争,与地夺,天况且接不走,地掩不了,刺杀?埋伏?哈哈,这些小手段到头来也不过是镜花水月,我杨清照的子孙,没有一个孬种!从今日起,阿宁的命不归天,不属地,只属他自己,三劫,已破!”

“杨爷爷,您醉了。”女孩低声道。

“醉?”杨老爷子端起手中的浊酒,大笑道:“酒未入口,何来众人皆醉我独醒?杖朝之年,人生本该浮一大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饮下此酒,即便林酊大醉也清醒依旧,纵然拼得一世荣华,也摆脱不了岁月蹉跎!若有来生,是否还能端得此酒,隐于幕后见证子孙繁华依旧?若无来生,何不痛饮三千醉生梦死,枯寂腐朽,只求心安理得长眠地底?”

老人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喊道:“孩子,你在做,我在看,弥留之际,能否亲眼看着你拼出一世荣华?”

ps:终于凑够7章了~~

{}无弹窗有些人打从娘胎开始,就注定这辈子不凡,或许是几世才修来的福泽,可呱呱坠地的小杨宁做梦都没想到,尽管降临在一个外人羡慕嫉妒的家庭,有着疼他爱他的父母,更有着在华夏国举足轻重的爷爷,可这并没有让他站在万人之上的金字塔尖,可悲的是,还背上了三个近乎无解的劫数。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杨宁的名字,代表着杨家与宁家的姓,是两家人的结晶,就连杨宁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可事实上,宁这个字,只是杨老爷子希望亲孙子,能安安宁宁的渡过余生,活着,比其他都重要。

当几辆车停在常青山下,已经过了三个小时,眼下天色渐亮,杨老爷子撑着拐杖,望着眼前这片被云雾环绕着的山川,脸上露出追忆,良久,指了指随行的一个男人,“你跟我上去吧,其他人在山下等候。”

没有人敢质疑老人做出的决定,即便是日夜看护老人的几个近卫,这一刻也都转身,戒备着任何一处通向常青山峰顶的道路。

从这一刻起,常青山,等于是被封锁了。

老人踏着坑坑洼洼的阶梯,不时停下,不时感慨。

“豆蔻年华,茶饭无忧,不思进取。”

“加冠之年,起义事,绣精忠!”

“而立之年,击财阀、斩倭伪!”

“不惑之年,援南韩、抗强权、凝不屈、正和平!”

“知命之年功袍加身,立九鼎,树无上威严!”

“耳顺之年尝尽冷暖,缅故友,高处寒意不胜,只求儿孙满堂。”

“从心之年隐于幕后,大智若愚,强国之心不死!”

“杖朝之年煮酒青梅指点江山,高歌咏颂细数今朝风流人物。”

身后男人深深的看着眼前的杨老爷子,知道这是杨老爷子屹于常青山上,做出的人生评价。他默默记着,等待回去时,将这些评价一一书写。

昔日,对于杨老爷子将年幼的杨宁送往南湖,他不懂,也无法理解,他单纯的认为,这可能只是老爷子为打磨后辈心性能力的奠基石罢了。当初的他,并没有看好,可现在,他发自内心的佩服。

“紫气浩然行径东,尘烟弥漫赴川中。思绪渐生云吐雾,心悦朋来已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