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 162 (一更)

田园佳婿 晗路 3327 字 9个月前

皇甫逸轩不好说什么,但也和齐王爷一起,去了练武场。

皇甫拾梦悄悄的碰了耶律阿保一下,今日月儿的萎靡不振,她们可都看在眼里了,明面上不好说这是,这是要趁着比武的时候给拓跋罕林一个教训呢。

耶律阿保明白了她的意思,笑着点头后,也跟来过去。

皇甫曜月回了屋子了,倒头就睡下了,根本不知道她那可怜的夫婿,被几人轮番“请教”了一下午,以致于吃过晚饭后,回了屋里,没有像以往那样折腾她,而是一头扎在床上,呼呼睡了过去。

皇甫曜月又好气又好笑,帮他脱了衣服,盖好了薄被。

第二日,拓跋罕林一早睁开眼,想想昨日的场面还心有余悸,暗道自己幸亏没有入赘齐王府,不然的话,要是每日被这样操练,他连亲近媳妇的机会也没有了。

皇甫曜月却不这样想,凑到他面前,笑眯眯的说:“夫君,给你商量个事呗。”

大早上听到这动人的称呼,拓跋罕林乐开了花,当即道:“什么事,你说,我绝对答应你。”

“那我们就住在王府里不走了吧。”

拓跋罕林愣住。

皇甫曜月掰着手指头给他数:“你看,我们住在王府,人多,热闹,有什么事也有人照应。再者说了,你也可以跟着叔叔和大姐夫去学做做生意,我们总不能这样坐吃山空吧。”

“可是,可是……”

一想到昨天的场面,拓跋罕林心里发毛,打从心里不愿意。

皇甫曜月俯身在他脸颊上亲了一下,下了决定:“就这么说定了,我去给爹娘说,他们要是不同意,我们就死皮赖脸的不走。”

说完,不等拓跋罕林说话,转身往外走。走了几步,回头,严肃的嘱咐他:“爹娘要是问起,你的说辞可要和我一致了,就说南城太冷清了,我们不愿意过去住。倘若你敢说别的,你就自己回南城吧。”

拓跋罕林心里叫苦不迭,面上却陪着笑脸点头:“放心吧,爹娘要问起,我绝对按照你教的说。”

皇甫曜月这才满意的走了出去。

拓跋罕林泄气的仰躺在了床上,愣愣的盯着屋顶,似是看到了自己以后悲催的怕媳妇的日子。

孟倩幽、皇甫逸轩虽然觉得这样做有些不妥,但也没有反对。齐王爷和齐王妃就更甭提了,巴不得她搬回来住呢。

就这样,皇甫曜月在王府里高高兴兴的住了下来,拓跋罕林迫于淫威,不得不屈服,只是可怜了太后,原本儿子是陪着媳妇回门的,结果却是两人都没有回来,还住在了王府。

太后心里那个不是滋味呀,不过,这种感觉没有持续很久。因为两个月以后的一天,拓跋罕林突然兴冲冲的跑了回来,一进门便高兴的对着太后说:“母后,月儿有喜了。”

拓跋罕林挠了挠头,嘿嘿直笑,傻里傻气的说:“我、我明日想再去王府提亲。”

“那就去呀,谁拦你了不成?”

说完这句,皇甫曜月转身出了府,翻身跃上马背,离开了南城。

拓跋罕林反应过来她说的时什么意思,高兴的嘴都咧到后脑勺了,转身,回了自己的院子里,将所有的财物,全部放在一个小匣子里,兴奋的等着明日的到来。

第二日,什么也没准备,拓跋罕林只是抱着小匣子再次来到齐王府,对齐王爷和齐王妃道:“这是我所有的财物了,全部作为聘礼,月儿喜欢什么就去买,至于成亲的仪程,您们怎么说咱就怎么办!”

这个聘礼倒是实在,齐王爷打开看了看,里面装的满满的,多数都是银票,随意的拿出一沓一看,都是万两面值的,看来这是把他们出来时带出来的银票全拿过来了。

将银票放回去,盖好盖子,齐王爷将匣子推送到了桌边:“月儿在她自己的院子里,你带着这些东西过去商议你们的亲事吧。”

这是同意了,拓跋罕林高兴的差点没有跳起来,强子按耐住兴奋的心情,规规矩矩地抱起匣子,恭恭敬敬的退出来以后,不顾府中下人诧异的目光,朝着皇甫曜月的院子飞跑而去。

他一来府中,皇甫曜月便知道了,此刻正等在屋子里,听到院中有“噔噔噔”的脚步声,还未来得及站起身,拓跋罕林已然抱着匣子跑了进来,双眼冒光的直接到了她身边,将手中的匣子随意的放在桌子上,难掩兴奋的说:“月儿,爷爷让我过来和你商议成亲的事。”

看看他,再看看匣子,皇甫曜月伸出手,慢慢的打开,看清里面的东西,眼神闪了闪,将盖子盖上后,说:“你准备如何做?”

“我不知道,听你的,你说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我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尽快成亲。”

拓跋罕林讨好的说。

皇甫曜月耳根有些发热,白了他一眼,故意问他:“明日成亲行不行?”

拓跋罕林毫不犹豫的连连点头:“行行行。”

皇甫曜月被气笑:“想的美,我们齐王府嫁女儿,岂能这样草率,无论如何也得准备个一年半载的。”

“啊?”

拓跋罕林的神色垮了下去,满脸的失望:“要等那么久啊。”

见他真信了,皇甫曜月“扑哧”笑出来。

拓跋罕林这才醒悟自己被骗了,趁机扑了上去,抱住了皇甫曜月:“你竟然骗我,看我怎么收拾你?”

王府里的人都同意了,太后更没有意见,双方找了个天气晴朗的好日子,聚在一起商议了一下,最后决定,两人是复合,拓跋罕林的身份又特殊,不大操大办了,按照该有的流程走一遍后,简简单单的让两人成亲好了,至于他们成亲后,孟倩幽干脆将南城的房子给了他们。

一切准备妥当,选了个良辰吉日,拓跋罕林骑着高头大马,命人抬着八抬大轿,吹吹打打的来迎亲。

即使再不张扬,消息也很快再京城中传开了,这日,看热闹的百姓们照旧把齐王府门前围的水泄不通。不少人的人惊异于拓跋罕林迎亲的排场如此低调,自然又是一番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