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很快聚齐在会议室,老吉那帮人以为又要整他们了,个个摩拳擦掌,想在会上对伊浅秋来个猛烈反击。说啥话他们都想好了,他们是国家公职人员,是专业人才,馆长整天不抓业务,尽搞一些歪门邪道整人,这样下去博物馆就不叫博物馆,而要改叫清洁工培训馆了。
伊浅秋在会上却没对老吉这帮人说任何话,她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制度这东西,能不能代人执行?”
意思就是说,制度规定我们每个人必须要去做的,就因为我们不喜欢做或不愿意做,花钱雇别人去做,这合理吗?
杨眺脸一下红了,当时她还不相信这话是冲着她说的,以为伊浅秋抓到了别人,虽然脸红但也没多担心。可听到后来,才知道馆里找人代替打扫卫生的,就她一个。
杨眺接受不了了,没想到伊浅秋会拿她当靶子。心里道,好啊,伊浅秋,我对你忠心耿耿,明着是你的办公室主任,实际上就是你养的一条狗。你让咬东我不敢咬西,你让整老吉我不敢整老王,临到头来,你整不过他们,反过来整我。
杨眺气乎乎地坐那里,嘴鼓得老高。虽然对伊浅秋有十二个不满,但又不敢发作出来。
杨眺也有杨眺的难处。没错,她是常务副市长王华伟的小姨子,王华伟对她一直都不错。如果不是这个姐夫,她现在指不定还在哪打工呢。可就因姐夫对她太好了,惹得姐姐杨睶醋意大发。
这事也不能怪姐姐,怪就怪她做事太不小心,本来暗中的事,结果做到了明处,让姐姐抓了现行。这下好了,姐妹俩的关系差点崩溃,姐姐将她轰出了家门,警告再也不要到她家一步。姐姐跟王华伟的儿子、她的外甥王军更是拿她当仇人一样,骂起她来那个恶毒,什么顺口来什么,有些话根本听不下去。
总之,王华伟这层关系是指靠不住了。几双眼睛盯着呢,她现在也不敢跟王华伟乱联系。王华伟呢,之前拿她当宝贝,这也答应那也答应,自从事情败露,避她都来不及。
像她这种女人,一旦没了靠山,活起来就很难。而且这些事一样不拉地全让伊浅秋知道了,伊浅秋表面上啥也不说,但在内心,不知嘲讽了她多少。
所以,她现在也只能可怜巴巴听伊浅秋指派,要是连伊浅秋都不罩着她,怕是博物馆这个办公室主任,她也当不了。
杨眺将心底的不满压下去,抬起一双眼睛,有点可怜地看住伊浅秋。
伊浅秋这天倒也没撒破脸,说:“这事发生在谁身上,我希望谁能引起注意,我讲四个字,下不为例。下次如果有同样的事发生,别怪我不客气。”
讲完,抓起包先离开了会场。
杨眺紧绷着的心轻松下来,对伊浅秋能手下留情,没戳破皮,还是很感激的。可感激了一会,就又不感激了。
不管怎么,伊浅秋是在敲打她,这让她很不舒服。也感觉着,伊浅秋有点抛开她的意思。
这件事最终还是让伊浅秋强行给贯彻下去了。第二次轮到杨眺打扫时,杨眺纵是心里有一万个不情愿不舒服,还是强忍着把厕所清理了干净。
两件事后,老吉那帮人就被整蔫了,再也不敢跟伊浅秋作对。因为凭他们的脑子,真是想不到伊浅秋还会生出什么损主意来折腾他们。
老吉更蔫。
老吉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而起,连带着让大家受罪。干了一辈子学问的老吉其实很清楚,在博物馆这种地方,根本没啥学问。所谓的学问,不过是用来自欺欺人的一种蒙骗。他搞过学问吗,搞出什么了?
很多时候,老吉会这样问自己。问来问去,就问出一个结论,让外行领导内行,是权力玩得最智慧最聪明也最无奈的一个游戏。
当然,老吉的服软,还有很多原因。邓一川后来才知道,老吉因为专业成果不够,关键是出书少。目前出版一本专业著作,谈何容易,尤其吉东这样的小地方,有没有成果是一回事,能不能把成果按评定职称的要求出版成专著,又是另一回事。
这条不够,老吉就一直晋升不了高职。是伊浅秋替他想办法,连续出了两本书,并跑省里要来高职指标,这才将老吉梦想了多年的高职解决掉。
老吉目前是研究馆员。
了解到这些,邓一川突然就对伊浅秋另眼相看了。
发现自己被吉老夫子架空,伊浅秋突然改变策略,再也不给吉老夫子一点好颜色。她发誓,再也不做一个温和、亲民的馆长,她要用权力来驯服一切。
为了迅速扭转局面,伊浅秋在馆里推出一整套制度,最严厉也最刻薄但又最简单的一条,就是抓纪律抓考勤,将工资奖金跟考勤挂钩,美其名曰抓机关作风建设。
这是伊浅秋精心研究老夫子一干人后推出的一项整治措施。
才当了一年馆长的伊浅秋没学别的部门一把手那样,出台或推行什么高大上的举措,也没照搬市里某些单位的成功经验。她跟别人有一不样的思路,在伊浅秋看来,改革举措不是越新鲜越好,也不是名堂越响亮越好。凡事要讲究对症下药,你有什么病,就得什么方式治。把病识真,把药用灵,然后一针打下去,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吉老夫子还有他那些手下,跟她对着干,最大的资本是啥?是才干,是学问,是专业知识。如果你在这方面做文章,只有死路一条,怎么做都在他们的掌心里。是人就有缺点,尤其这些知识分子,真要挑起来,一身的坏毛病。
他们最大的问题出在哪里?自由散漫,不服管教,不守纪律。
就是一个按时上下班,他们也做不到。
你做不到什么,我就偏让你做什么。
伊浅秋将杨眺叫来,叮嘱一番,几天后杨眺拿出一个博物馆职工上下班打卡制度。楼口花几千块钱装了一个打卡机,馆里工作人员,每天早上八点二十五分以前,必须打卡。中午不可早退,十二点整要打一次卡。下午同样。
每月有三次以上不打卡者,扣发当月全部奖金。超过三次以上者,按严重违犯劳动纪律处理,不但停发当月工资,扣除全部奖金,还要将名单上报主管部门。早退同样,分三次和三次以上。迟到早退一次的,每次罚款五十,两次的,罚款一百。
一开始谁也没当回事,伊浅秋让杨眺暗中跟自己这拨人提了醒,要他们无论如何遵守这项规章制度。结果一个月下来,她这边的人一个也没违犯,老吉这边的,没一个做到了的,最轻的一位也是五次没打卡。老吉更甚,居然一月只打了五次卡。
制度定下就得落实,不打折扣地去落实,才能达到整治的效果。
这点上不得不承认伊浅秋是个狠角色。月末统计结果出来,她让办公室和财务严格对照制度,做了一张详细的处罚表,然后将这张表贴到楼口。
老吉这帮人还是没当回事,以为她就是做做样子,闹点小政绩啥的。可等发工资那天,看见自己工资卡上的钱数跟前几个月不一样了,才慌了,都跑去问老吉,到底怎么回事?老吉更懵,他那个月的工资数为零。
甭看他们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在钱的态度上,比退休老太太还较真。于是大家来围攻伊浅秋,伊浅秋看着一张张义愤填膺的脸,并没慌。这个时候就是考验她的时候,她将杨眺叫来,让杨眺给大家做解释。杨眺解释到一半,老吉下面一个业务骨干叫起来,说他们不听这些,他们就想知道,谁有资格扣他们工资?
“制度。”伊浅秋冷冷地说。
“制度,啥制度?”那人摆出一副二货的架势,这个时候他居然忘了自己是所谓的知识分子,专业人员,一点也不注意自己的形象。
“博物馆职工考勤打卡制度。”伊浅秋仍然不温不火地说。
“这制度管工资什么事,我们是专业人员,专业人员有专业人员的作息规律,请你们尊重专业。”
他讲的非常霸气,好像专业两个字,就能压倒一切,就该得到所有人的膜拜。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伊浅秋仍然没恼,保持了足够的克制。
“什么狗屁制度,还不都是你整人那一套。”那人口里吐着白沫说。
伊浅秋最反感的,一是不讲理,二是说脏话。她怎么也是演员啊,演员也算是有修养的。
一个有修养的人,何况还是漂亮的女人,怎么能能得进脏话呢?
她猛地起身,一双眼睛瞬间收走全部的温柔与清澈,往里面灌进了愤怒。
“目无组织目无纪律,连正常的上下班都做不到,还口口声声强调自己是专业人员。哪条规定说,专业人员可以不守纪律了?”